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其它答案 >

传播学概论知识点

时间: 炎婷2 其它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梳理

  对于传播学这门新兴的科学,最重要的是奠定理论基础;在构成传播学的各门学科中,与它关系最密切的行为、信息学;其具有的鲜明特色是边缘性。

  传播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二是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三是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传播的个人或个体功能;二是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分析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的研究路线是多学科理论探索→对传播实践的调查、分析和指导→理论上的提高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贯穿这门学科的一条主线是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传播现象;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过程和效果;传播活动存在的前提是受传者。

  传播学研究基本步骤的第一步是选择课题;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实地试验;传播学研究中,我们将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的各种途径、手段、方式,通称为“渠道”。

  传播过程的研究现状是将传播作为过程看待,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深入到深入,研究工作尚未完成。

  传播作为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过程具有共同性和社会性。传播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

  人际传播首先是社会信息传播。狭义的人际传播亦称亲身传播,广义的人际传播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形成了亲身、群体、组织三个人际传播的层次。同时,人际传播也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

  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为我所用、中西结合、批判吸收。我国传播学研究主要是以评价、介绍为主。

  二、传播学奠基人

  拉斯韦尔于1946年在《宣传.传播.舆论》中首次明确了“大众传播学”这一概念,他提出了传播的5W模式和“社会传播”概念,并倡导和实践“内容分析法”,他又被后人称之为“宣传研究”之父;拉斯韦尔还提出了传播具有的环境监测、文化传递、社会协调三大功能。

  卢因的代表作是《解放社会矛盾》,并最早提出了“把关”的概念,首创“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拉扎斯菲尔德的代表作是《人民的选择》,并在此书中提出了“意见领袖”的概念,他创立了二级传播理论,倡导确立了实验调查法,他认为大众传播可能产生强化效果、结晶效果、改变效果。

  霍夫兰的代表作是《传播与说服》,他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由微观入手对传播技巧运用控制实验法研究,曾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与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并创立传播学的耶鲁学派,对信源(传播者)的可信性与说明效果的关系进行了实地考证。(卢因和霍夫兰一样是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到传播学领域)

  施拉姆的代表作是《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男人、女人、讯息与媒介——人类传播概论》,并于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他的《大众传播学》整理、总结了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传播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传播学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

  三、传播学主要理论

  贝雷多克:把5W模式(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首次提出)变为7W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动机与情境);指出“传播是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及其他内容的传递行为或过程”。

  贝雷尔森:对印刷媒介的效用进行考察。

  马尔库塞:提出“单面人”概念。

  赖利夫妇:创建了社会系统模式。

  盖洛普:对舆论调查方法进行改进。

  戈尔曼:提出了“在前台的行为”、“在后台的行为”两个概念。

  格伯纳:培养理论的提出者。

  赫尔卓格: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进行调查。

  麦克卢汉:提出了“感觉的平衡”概念。

  怀特:明确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

  麦克内利:纠正怀特把关模式中单一缺陷。

  伯洛:在理论上较透彻的阐明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传播的本质是变动,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维纳:控制论的创立者(较早地对信息种类作出概括),并从哲学角度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的论断。

  赖特:提出了传播四大功能中的娱乐功能(也是大众传播多种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功能)。

  申农:1948年发表论文《通讯的数学理论》,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了信息论的基本问题。

  德福勒:创建了控制论模式。

  茹科夫:把信息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

  英尼斯: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帝国与传播》,专门分析了“媒介同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被称为是“发现变化进程的第一人”。

  罗杰斯:认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是一级的。

  麦奎尔:对传播个人功能的研究所提向的方面是信息功能、发展个性功能、与社会整合的功能、娱乐功能。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是传播媒介,“拟态环境”指的是象征性现实。

  阿特休尔(批判学者):任何媒介都受制于某种权势。

  斯蒂芬斯(心理学者):提出关于传播个人功能的“游戏说”。

  王志兴:我国最早致力于批判学派研究的学者。

  塔珀斯考(数字化经济学家):分子化结构是新的数字化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传播学研究方法

  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

  简单随机抽样是各种随机抽样的基础;等距随机抽样(没有经过培训和缺乏经验的调查人员最适宜使用)又被称为系统抽样、机械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又被称为类型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又被称为聚类随机抽样;定额抽样又称为配额抽样。

  抽样分析样本的三个步骤是抽取媒介样本、日期样本、内容样本。

  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抽样调查法。

  抽样调查的基本程序是界定调查总体、编制抽样框、设计和抽取样本、样本代表性评估;抽样调查的特点是推断总体的目的性、推断形式的整体性、样本抽取的随机性、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单一实验组的实验逻辑是把实验对象前后测之间的变化全部归于实验刺激。 “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偶遇抽样。用于调查某一特殊人群传播活动的抽样形式是雪球抽样。

  判断一个分类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合理,所使用的标准应具有完备性、互斥性、一致性。人们对传播研究中所得出的有关结论和数据都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归纳理论的基础是数据。

  判断抽样在我国被很多人称为典型调查的抽样形式。我国现阶段的传播效果调查主要指媒介接触调查、评价性调查、专题调查。

  五、传播的模式

  赖利夫妇模式中的次属群体指社会结构。

  解决了传播要素的传播模式是控制论模式(第一次提出了“反馈”的概念,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解决了传播条件的传播模式是系统论模式。

  传播单位的概念出现于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德福勒模式认为:传播要取得理想效果,关键看传者对“反馈”的重视程度,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传播的双向性和循环性。

  理论的主要表述对象是现实;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行之有效的理论建构方式是模型;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是模式。

5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