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答题技巧 >

2017高考语文抓分答题技巧

时间: 嘉欣2 答题技巧

  一、 提升短板

  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很多同学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在最后检查试卷的时候把答案改来改去。出了高考考场才发现,自己一开始选的答案才是对的,造成永生的遗憾!

  答题技巧

  1.看清题干要求。用笔圈出问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巧用排除法。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一道选择题,4个选项时你做对的几率是25%;但是,用了排除法以后,你做对的几率就可能提升到50%。很多高考选择题满分的学霸,在谈到自己的经验时,都纷纷表示自己也不是所有题目都会,多亏了排除法。

  3.几点大坑需注意。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part2 作文

  作文卷面分值大,考生自主发挥空间大,所以想拿高分甚至满分难度很大。特别对于平时就不怎么看书的同学,写出来的作文淡如白开水,分数也一直不高。

  作文难,低分却很容易。有几点毛病,你们千万不要犯:

  1.偏题跑题,死定了。

  2.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3.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4.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5.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6.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7.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作文写作策略

  高考阅卷老师看作文的时间都非常短 ,所以要想作文分数高,在写的时候就得注意结构。

  优秀作文自主判断标准:

  给你九十秒的时间阅读作文,必须要主题鲜明,优点突出。

  要写出高分作文,除了多读、多写,娴熟运用“三段式”写作法外,还要注意总结技巧。从每年的作文题命题情况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主要基调都是积极向上的。你可以在闲暇的时候自己总结一下都有哪些积极向上的立意,然后每个立意写一个400~500字的段落,或是留意精彩的范文段落,将它们大致背下来。考试时看到题目后立刻确定立意,然后用开头将内容引到你所背诵的段落上来,然后把段落“默写”上去。这样你就能在作文上比别人省出很多时间,而且这样由经典段落构成的作文想得低分都很难。

  二、见招拆招,读懂出题人

  搞定语言文字应用和作文后,高考的卷面上还剩下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几个板块。名句默写基本只要下功夫背了,都能拿满分。阅读和诗词鉴赏大题基本就靠自己的悟性了,读懂出题人的用意,你的分数才会高。

  下面是考生们准备的语文高分答题公式及常见手法:

  part1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①开篇点题;

  ②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

  ③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散文);

  ②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

  ③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part2 修辞手法的作用

  主要考虑它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part3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part4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part5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part6 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

67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