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地理学习方法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

时间: 如英2 地理学习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旅游地理的知识架构。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案:

  【知识体系和要点】

  (一)文化与文化景观

  l.文化与地理

  (1)文化的概念

  广义: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

  (2)文化与自然环境

  关系:并不能截然分开。任何物质文化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精神文化的某些方面,许多精神文化事物也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位于下层的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位于上层的精神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对疏远。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它们当中属于生产力的文化事物是社会发展的活跃因素,变化节奏较快;而上层的文化事物相对变化较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保守性

  (3)文化与地理

  研究主题:文化源地、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扩散和文化区

  2.文化景观及其特性

  (l)文化景观

  概念:人们为了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2)文化景观的基本特性

  空间性:(空间大小、形态差异很大如美国拉什莫尔山雕塑和常见雕塑)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功能性:目的性和功能意义(城市雕塑美学观赏、烽火台军事信息传递、寺庙宗教信仰功能)

  时代性:具有创造它的那个时代特征,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和转化(长城、烽火台等)

  (3)文化景观的指示意义

  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指示物,但不是任何文化景观都能直接反映自然环境状况,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景观指示性较好,所以其指示作用也是有限的

  文化景观是文化系统的折射物

  3.文化景观与自然

  (1)文化与自然

  (2)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文化景观的功能和形态上

  物质文化景观(其中与生产和生活相关)受自然的影响最为突出

  精神文化景观受自然的影响较小

  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的指示作用也有一定局限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也必然减少

  (3)文化景观对自然的改变

  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l)文化源地

  狭义文化区的概念:指某种文化体系的覆盖范围,某些特定的文化事物的组合,构成了文化综合体,若干个有一定联系的文化综合体就组成了文化体系。如中国汉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或者说中原文化综合体与其他地方文化综合体构成的中华文化体系,它们所分布的地区就是中华文化区,这种文化区是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分布范围不同

  5.文化空间扩散和扩散类型

  (l)文化扩散及其类型

  概念:某种文化事物或现象通过各种形式从一地传往另一地的过程,与文化传承一起构成文化传播

  (2)文化扩散的实例分析

  17世纪末彼得一世的改革:学习西欧先进技术,建立扩大海军,提高西欧生活方式,属传染扩散

  阿拉伯帝国的发展:阿拉伯商人将中国的罗盘、造纸术和火药传到欧洲,将阿拉伯的天文、医学、伊斯兰教带到中国、欧洲人到阿拉伯学习,将所学知识带回国家,属迁移扩散

  文化扩散的意义:是文化扩散的反映,扩大或新产生了文化区

  现代文化扩散的形式日趋多元化:广播、电视、通信卫星、光纤、网络等

  6.宗教与地理

  (l)宗教种类及分布

  宗教: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属于精神文化事物,更多的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展过程:原始宗教(自然崇拜为主)→部落宗教(抽象思维发展,图腾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民族宗教(自然神——人格化的民族神,多神崇拜——一神崇拜)→世界性宗教

  (2)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扩散过程及分布

  宗教 发源地 扩散过程 分布

  ____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或清教 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 先在地中海地区扩散、后向欧洲西部扩散(传染扩散)、又向美洲扩散。狭义的____就是指新教 欧洲和美洲

  伊斯兰教 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随国家的扩张而扩散,以迁移扩散为主,扩展扩散为辅 中东、北非、南亚、东南亚地区,教徒称作穆斯林

  佛教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 北传佛教早期几乎都是迁移扩散,分为北传和南传两大分支,即大乘(北传)佛教和小乘(南传)两个教派 南亚、东南亚、东亚地区

  (3)宗教文化景观

  主要是宗教建筑:佛寺、庵院、道观、教堂、清真寺等

  其它宗教文化景观:中国三大佛教石窟、少林寺塔林、耶路撒冷的哭墙

  7.身边的文化和地理

  (1)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主要观察其语言、宗教、艺术形式、经济类型、生活习俗等

  (2)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扩散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文化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文化发展

  (二)旅游活动

  1.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l)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概念:是以娱乐、享受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3)旅游活动的作用

  满足人类需求:休息生息、弥补消耗、恢复体力、脑力;积累文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外汇收入;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扩大交流

  2.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本质属性分)

  自然景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位置,对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景观: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教育性意义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多样性

  非凡性:与同类地理事物与现象比较

  可创造性:主要针对人文景观

  长存性:本身存在的历史,旅游资源使用的无消耗性

  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3)旅游资源的价值

  美学价值:吸引旅游者的根本原因。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形象美是核心

  科学价值: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喀斯特地貌、泰山、庐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长江三峡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3.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千峰万壑——远眺俯视(武陵源群峰)

  地貌的酷似造型——特定位置

  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景观——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低临水面欣赏

  山水组合景观——乘船现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把握季节: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变长,但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也最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山中多云雾,景色丰富并具有变化;并兼有避暑之效

  把握天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最佳,能观赏到云海,又能观赏到日出日落

  把握时间: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观要确切把握观赏时机,如农历八月十八的钱塘潮和青海湖5月份观候鸟等。

  (3)抓住景观特点——了解园林景观的特点

  主配:园林都需立主景和配景。主景的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配景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层次: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用障景法避免整个园景一览无余;用隔景法,丰富景观层次

  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等作为取景的画框,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

  借景:借园外的风景来衬托本国的景色,以扩大园景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是中国自然风景区的最大特色之一

  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相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低山丘陵地区在山脊线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等

  在人文景观的建设中,要再现自然,与自然相协调。北方园林、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与宽阔整齐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江南园林规模较小,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并因此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综合感受

  发挥想象:通过想象感悟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6)景观欣赏的其他要求

  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或者历史文化价值欣赏过程中注意节律安排,保持饱满情绪。风景区一般分为序幕、发展、高潮、结束等景区

  4.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不仅危害当地居民,也危害旅游者自身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修建旅游设施;旅游者的参观游览、生活娱乐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呼吸和汗水的作用等,会使文化古迹受到损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游览价值:首先是资源的质量(是否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其次是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第三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市场距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

  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的旅游目的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地区接待能力:除旅游资源本身的开发外,还要建设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三)中国的旅游业

  1.中国的旅游业

  (1)旅游业

  旅游的好处:增长实际知识,欣赏自然风光美景,观光名胜古迹,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并能增强体质,有益身心健康

  旅游业的特点: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旅游业的作用: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等项目的发展

  (2)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黄山、日月潭、西湖、白头山天地、“天涯海角”

  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

  革命纪念地: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民族风情: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

  十大风景名胜: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苏州园林、杭州西湖、台湾日月潭

  (3)旅游区的建设与保护一为什么要保护、怎样保护

2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