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时间: 欣欣2 高二语文

  期末就快来了,你的语文复习好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题,欢迎大家参阅!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第Ⅰ卷 (选择题28分)

  一、(12分,每题2分)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栏楯(dùn) 秉烛夜游(bǐng) 饥馑(jǐn)

  B.喟然(kuì) 呱呱而泣(guā) 舞雩(yú)

  C.畴昔(chóu) 瓶粟屡罄(qìng) 橐驼(tuó)

  D.羽觞(shāng)夫子哂之(xī) 先妣(bǐ)

  2.下列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竹在胸 桂影班驳 稍为修茸 逾泡而宴

  B.白发黄鸡 烹羊宰牛 渔樵江渚 丹藤翠蔓

  C.游刃有余 弃掷逦迤 缁铢必较 架粱之椽

  D.不省所沽 兔起鹘落 撵来于秦 江东父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由于雨后路滑,他一起跑就滑倒了,但仍爬起来奋力追赶,最后把所有对手甩到后面,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B.有人认为,某些当上政协委员的明星,文化素质不高,如果硬要他们拿出高水平的提案来与其他代表共商国是,明摆着是赶鸭子上架。

  C.全国羽毛球精英大赛女子团体决赛将于今晚7:30在北京市国家体育馆举行,江苏队与广东队对垒,冠军呼之欲出,观众拭目以待。

  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之大,都是空前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中国三峡总公司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大型国有企业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B.母亲一向反对哥哥袒护妹妹,爸爸忙于工作,从不过问在家里的事,这些年总是这样。

  C.谁勇于开拓,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而目前我们所缺乏的就是开拓精神还不够。

  D.国务院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B.韩愈,字退之,有“韩昌黎”“韩侍郎”之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C.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香山居士。

  D.归有光,字熈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明代散文家。《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

  6. 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贵妃池”建筑群

  ②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③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其中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 .③⑤④②⑥①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④② D①③⑤⑥②④

  二、(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百家讲坛”拉开了“文化奶妈”时代

  “《于丹〈论语〉心得》签售一日过万册”,这个新闻近几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因为它不是个枯燥的阿拉伯数字。签售当日,我路过中关村图书大厦,看见好多人绕着楼排队,起先以为是商场要大优惠,他们在抢购什么东西,走近才知道,原来是为了于丹女士讲孔子的签名售书。冬天的风在他们身上肆意拍打着,蛇样的队伍却越来越宠大,从这样的人群旁边走过,心情颇为复杂。

  央视“百家讲坛”火爆后,文化传承似乎找到了一条通向罗马的捷径。本来是给闲人解闷的讲坛,成了普及经典文化的圣地。一批嘴皮厉害的讲人次第登场,于此扬名立万,跻身学者兼畅销书作家的行列,名利双收。w.w.w.k.s.5.u.c.o.m

  自余秋雨开始,文化找到了他的“传教士”,“传教士”也先后找到了文化。人们买名著经典,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并不就去如饥似渴地阅读,而要等待“传教士”的出现。比如,刘心武之于《红楼梦》,易中天之于《三国演义》,孔庆东之于鲁迅著作。从普及文化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令人欣喜。每一个讲解者都复活了一本书甚至一个领域,读者也经由他们的讲解,激起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在一个精神无指向的时代,他们给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之路。

  一大批文化“传教士”的出现,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我把讲解者称为“文化奶妈”,把这种传承方式命名为“文化奶妈”式——就是得有奶妈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很复杂,但大致可以找到这么两条:一是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滑,已经很难弄明白老祖宗的字意了。这就需要人把文化通俗化,导入大众之耳。二是缺乏耐心,渴求速成。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即使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也得服从这个硬道理。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我们要的是结论,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文化方便面大行其道。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要放声赞美奶妈的功劳。他们尽管不是最有水准的学者,不能给我们提供学术标杆,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当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时候,有这样安慰国人的二手经典,当然不是坏事。

  如果往深里思考,忧虑也不少。已经出版的种种解释,都是个人化的探究与心得,毫无疑问,都在放大或缩小原著的思想空间,甚至背离原著主旨,把读者引向理解的歧途。在读者与经典之间,他们可能是桥梁,也可能是阻燃剂。出版的一窝蜂,使咀嚼式文化产品急速繁殖,读者越来越懒了。由此造成的阅读依赖心理,将使名著远离人们,取椟还珠。

  如果注意到“百家讲坛”的产业化运作方式,我们对其弊端就不能不加以警惕。在我看来,“奶妈文化”商业化操作的后遗症非常明显:首先就是急功近利,以市场定选题定人选,完全工业化操作,把精微的理解纳入程式化的规范里,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俗的风气。其次,为了标新立异,对原著发挥离谱,靠过度解释吸引大众耳目。三是庸俗化家常化,以探究人性做幌子,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你们吃的东西毕竟不是原汁,而是替代品,如果想弄明白中国文化的原味,一定要去啃原著啊!

  《论语》固然要看,但重在实行。孔子塑造了中国人的特征和行为准则,昭示了礼乐调和的人生境界。人之为人的奥秘皆在于此。用心去读,用力实践,《论语》才有价值,否则就只是滑稽的装饰。我们如果只是冲着某人的签名才会读孔子,孔子真的像艺术家金锋塑造的那样——要哭了。

  7.下面关于“文化奶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奶妈”是指那些讲解中国文化的人,即文化“传教士”,他们改变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

  B. “文化奶妈”传承文化的方式往往是他们吃了文化之草,再挤出奶汁喂养嗷嗷待哺的文化学童。

  C.作者认为要赞美“文化奶妈”的功劳,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使百姓愿意亲近文化。

  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文化方便面,因为其中有“文化奶妈”大量的个人化的探究和心得。

  8.下面不是“文化奶妈”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大众长期与文化的隔离,大众阅读理解能力极度下降。

  B.是“百家讲坛”产业化运作的结果,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结合的产物。

  C.效率主导了人的生活,人们没有耐心去阅读,渴望速成。

  D.普通人读不明白传统文化的字意了,需要“文化奶妈”将其通俗化,直接让大众接受。

  9.下面的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文化”与“传教士”是一个双向选择,二者的结合,促进了文化的普及。

  B.“文化奶妈”的出现,复活了一本书或一个领域,激起了读者强烈的阅读经典的兴趣。

  C.作者认为现代人没有时间体味先哲的精神情感,但要知道其中的结论和能让我们受用的东西,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

  D.“文化奶妈”的商业化操作后遗症十分明显:形成恶俗化的风气、对原著的过度解释和把历史拆解成逗乐子的庸俗段子。

  三、(10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 师:以……为师。

  B.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贾:招致

  C.闻晋约诸侯图楚 图:谋取。

  D.或可少售其妄 售:实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B.尚得奠枕而寝耶 / 某所,而母立于兹

  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 /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D.尊卢沙,亦其一人也/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

  12与“勿予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C.居则曰:不吾知也

  D.戍卒叫,函谷举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第Ⅱ卷 (非选择题92分)

  四、(24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1)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4分)

  (2) 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4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 晴

  刘 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根据诗中的具体意象,说说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1分)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2)第四句中的“偷”字一作“径”,请联系诗歌,简析这两个字在表情达意上各有什么妙处?(3分)

  17.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

  (1)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 》)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陈情表》)

  (3)在天愿作比翼鸟, 。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5)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6)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7) ,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五、(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房玄龄,生而为宰相

  初唐的天空, 星光灿烂 。

  在后人看来, 这些光芒属于魏征、王硅、尉迟敬德、李世民……一个个张扬的人。他们思考、磋商、争辩, 挺直了脊梁建功立业,做人成事 。

  然而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是:这么多个性鲜明的人,最容易骄傲不服气,碰撞成灾难性的内斗和党争。

  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来做稳压器 。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他总是笑眯眯地洞明世事,又总是不吭声地隐忍委屈。皇亲李神通攻击过他,重臣萧踽攻击过他, 第一宠将尉迟敬德也攻击过他,眼看都要变成朝里的“出气筒”了,可他还是和没事人一样。他简直天生是给李世民做宰相的。

  有一次房玄龄得了重病,一个口齿轻佻的小官吏开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访有好处,如果病得快要死了, 去探访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人将这话挑唆到房玄龄那里。房玄龄对此的反应是——见到那个随众来探访自己的小官吏时,笑着调侃一句:“你都肯来看我,那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啊……”

  房玄龄还是出名的“怕皇帝”者。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们一样,经常拿房玄龄当“出气筒”,越用越顺手。房玄龄照例不争辩、不顶撞,逆来顺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讥讽老房“没骨气”,尤其是他身边还有傲骨铮铮的魏征作对比。其实房玄龄心里很明白,李世民是个多么骄傲的人,成天被魏征骂来骂去又不能还嘴,难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做做自我牺牲吧,皇帝把气撒在我身上,总比他攒多了委屈以致决策失误要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发雷霆痛骂宰相,剥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龄也就乖乖回家,平静地告诉家人“把房子打扫打扫,待会儿皇帝要过来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来接了,两人携手上车回官,谁都不多说什么,好象发脾气那一幕从来就没发生过 。

  那些君臣的脾气,终于在性情温和、通达睿智的房玄龄手里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 济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龄的本事绝不止于此,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征等人通过争辩讨论定下了大政方针。房玄龄就和他选拔的一批实用性人才一起埋头苦干,去实现贞现的宏图大业。

  贞观时代,朝廷全部官员只有643人,房玄龄做了22年的宰相, 总是日复一日处理着繁杂的日常行政事务 。 让一个高度精简的行政机构,发挥出强大的作用, 支撑起贞观之治的日常大局。以致于李世民有时会抱怨他太过细致, 警告说:身为宰相应该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丢给下属就好。可房玄龄还是继续“我行我素”地“琐碎”着 。

  当时尚书省下辖的各部里,工作最繁琐、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财政预算和账目的“度支司”, 一度无人肯任其职。房玄龄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亲自把守着大唐国库。这22年的殚精竭虑,比起早年辅佐李世民征战天下、决战玄武门, 更值得记录在房玄龄一生功业的榜首。诚如后世史学家所公认的那样:作为宰相,他开国有功,却从不突出 自己;王硅、魏征以谏诤闻名,他就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机会;李靖、李世民善于带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个官员,他都能让他们在贞观时代淋漓尽致地展示才华;他没 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 然而天下人都知道,这个国家少不了他。李世民也一样知道 。

  人生终是难免一死。贞观二十二年, 房玄龄走到古来稀的7l岁。在那个时代里,他已经是活得很长的老人了。高龄带来的疾病难以克服,房玄龄的身体越来越差。而此时,比房玄龄年轻许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缠身,那太过绚烂的一生迅速地消耗掉了李世民的寿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让人把房玄龄抬到殿中,在御座之侧放下,君臣对坐流泪, 竟是相视无言。回首他们在渭北秋风之中的初遇,时光已经流逝了32年 。

  一段浩浩汤汤的贞观时代,回荡着各种各样的旋律。人们立德,立言,立功,以丰富多 彩的形式把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铭刻在这个时代上。“贞观”因此而朝气蓬勃、气象万千。但贞观的第一宰相房玄龄,却在洪亮之声中沉默着,埋头忙于记录、整理、实施……

  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

  1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2分)

  A.“初唐的天空, 星光灿烂”,“ 星光灿烂”寓指杰出的人物众多。开篇富有诗意地交代了主人公生存的时代背景。

  B. 房玄龄世事洞明、谦虚低调,有实干精神,但毕竟是“没有个性、没有激情的人”,作者做了一分为二的评价。

  C. 一个小官吏属于典型的势利眼型,被人告发给病重的房玄龄,房玄龄竟然大度的宽恕了他。

  D. 房玄龄对皇帝逆来顺受,而魏征恰恰相反,胆敢把皇帝骂来骂去。李世民在两人的辅佐中开创了贞观时代。

  E 本文娓娓道来,讲述了房玄龄的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光辉的宰相形象。

  19.“他们太需要一个没有个性、没有的激情人”, 房玄龄果真没有个性吗?请根据文本内容 说说房玄龄究竟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20.“他从来都没有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就是‘贞观’”一句中的“声音”具体指什么?请依据文意概述(答出两条即可)(4分)

  21.本文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4分)

  六、(4分)

  22.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保留加点词语,变换对象,另写一组句子。(4分)

  天空的星星常常如地上的人群一般拥挤,地上的人们有时却像天空的星星一样疏远。

  七、(5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1C 2B 3 B赶鸭子上架:比喻迫使做能力所不及的事情(。A.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通常指某一领域的优秀人物。在比赛中后来居上者,不能称为“后起之秀”。 C.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不能用来形容体育比赛的真实情景。 D.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一般比喻文章的议论新奇惊人。这里用于城市变化的描述不恰当。) .4D(A“很好的”和“表率”意思重复。B 语意不明,“母亲以相反对哥哥袒护妹妹”,停顿不同引起歧义。C句式杂糅,应该为“缺乏开拓精神”或“开拓精神不够”。)5C

  6A【按照游览顺序排列,先来到大门,再进大门,排除BC,然后往后见湖,再谈湖面,接着谈湖岸,最后到另一建筑群。】7.D(作者提醒咂巴奶头的文化学童们,一定要认真去啃原著)

  8.B(讲的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9.C(“因此作者提倡我们阅读‘文化奶妈’的二手经典”错误)

  10. A(“师”的意思是“为师”)

  11. C(C项前后句中的“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A项中,前“之”是代词,指代尊卢沙;后“之”是主谓之间。B项中,前“而”表修饰,后“而”第二人称代词。D项中,前“其”是代词,其中的;后两个“其”连用是表选择,是。。。还是)

  12C

  13. B(②为晋约诸侯盟誓所说;⑤表现尊卢沙无计可施;⑥为尊卢沙的自省)

  14.A(A项在文中的对应内容是尊卢沙一到楚国即遭遇“关吏絷之”,而不是礼遇)

  15⑴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到达。⑵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

  16(1)夏季,从诗中“青苔”、“绿树”、“昼梦”及南风等意象可知。/表达了作者久雨初晴后的闲适、清静,愉悦的心情。

  (2)“偷”字显示了南风的顽皮,它仿佛有意要和它朋友开个玩笑,躲开诗人眼目,悄悄地溜进了诗人房间,与后面的“又翻书”这一细节相辅成。“径”是径直,直接的意思,突出了南风的急切爽直,正与“旧相识”相应。两个词都用了拟人手法。18 B C 19..从文意看,房玄龄并非是一个无个性的人(1分)其性格特征应是世事洞明,温和谦让.通达睿智,豁达大度,谦虚低调,有着令人惊叹的办事效率和实干能力(3分)(人 物个性概括不全酌情扣分)20.(1)房玄龄将唐朝君臣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济的合力(2)二十一年殚精竭虑,甘为人 梯,使贞观时期的大臣各尽其才(3)他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政绩工程”,然而贞观 时期的大事小事却离不开他的实干(答出任意两条即可得4分) 21.本文通过典型场景、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及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2分)这在写作 给我们如下启示:(1)必须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人物个性;(2)必须把人物放置在具体 的场景中 借助描写和对比烘托等手法刻画人物,使人物血肉丰满(2分) (关于写作启示,能结合文本答出其中一条即可得2分)

  22.示例:①江河的水常常如世间的人一般平静,世间的人有时却像江河水一样咆哮。②奔腾的浪花常常如幸福的人们一样欢快,幸福的人们有时却像奔腾的浪花一样浮躁。③水中的月亮常常如地上的事物一般真实,地上的事物有时却像水中的月亮一样虚幻。④辽阔的大海常常如人们的心灵一样平静,人们的心灵有时却像辽阔的大海一般波涛汹涌。⑤深秋的落叶常常如迟暮的人们一样凄凉,迟暮的人们有时却像深秋的落叶一般辉煌。(两个分句的前后词语换序2分,用了比喻修辞手法1分,两个分句的意思形成对照、反衬1分

  【文言文译文】

  秦国有一个叫尊卢沙的人,好说大话,并且习惯于此而对自己深信不疑。秦国人笑他,尊卢沙说:“不要嘲笑我,我就要去向楚王陈说统治国家的方法。”于是,飘飘然地向南方的楚国走去。

  等他到达楚国的边境,把守边关的官吏拘捕了他。尊卢沙说:“千万不要拘捕我,我是来当楚王的老师的。”边关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宾馆里,问他说:“先生不轻视我们偏远的国家,不以千里为远,来扶助壮大我们楚国。有幸和您接触的时间还不长,不敢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其他事不敢多问,暂且想听听您来做楚王老师的想法如何?”尊卢沙发怒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听不到尊卢沙的真实意图,只好把他送到上卿瑕那里。瑕以宾客之礼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样地问他。尊卢沙更加恼怒,作出想要告别离去的样子。瑕唯恐楚王怪罪,急忙去向楚王报告情况。

  楚王催促尊卢沙来见面,尊卢沙还没有到达,派去的使者已经去请了三四趟。等到见了楚王,尊卢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并且召唤楚王对他说:“楚国东面有吴国和越国,西面有秦国,北面有齐国和晋国,这些国家都虎视眈眈地窥伺着楚国。我最近路经晋国边境,听说晋国要约同其他诸侯国图谋进攻楚国,宰了白马,陈列着珠盘玉敦,歃血盟誓说:‘不使楚国遭祸,誓不相见!’并把璧玉投入河中祭祀河神,将要渡河。楚王你还能安枕而睡吗?”楚王站起来询问对策。尊卢沙指天立誓说:“如果让我尊卢沙为卿,楚国还不强盛的话,有这太阳来作证!”楚王说:“不过冒昧请问,当先做哪一件事?”尊卢沙说:“这是不能够用虚而不实的话向您陈述的。”楚王说:“对。”于是马上任命他为卿。

  过了三个月,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不久晋侯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到达。楚王非常恐惧,召见尊卢沙商量退敌之计。尊卢沙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逼着他讲,他才说:“晋国的军队锐勇无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办法,不如割地和晋国讲和。”楚王大怒,把尊卢沙关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尊卢沙对人说:“我从今以后才知道说大话足以招惹祸患。”从此他终身不再讲话;偶尔想讲,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在我看来:战国时候,读书人大多好说大话,不着边际,大概都是想借助大话来设法寻求富贵。尊卢沙也就是其中的一人。如果晋国军队不马上到来,尊卢沙或许可以稍稍实现他的狂妄;只是他没有多久就遭遇失败,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过去的事情,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既然如此,尊卢沙被割掉鼻子,并非是不幸,而是应当的。

1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