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

时间: 如英2 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人生的四种境界

  最低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实现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之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即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 “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 二、阅读下文,完成4—8题题。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机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

  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

  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4.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5.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6.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答:

  7.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答:

  8.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答: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

  10.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全社会对宏观经济增长目标的深入解读,“幸福感”“幸福指数”毋庸置疑地成为民生改善....和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话题,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

  B.《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

  C.如今,视觉文化方兴未艾,在这图像和文本相互转换、相互模仿、共同存在的现实状况下,....图文关系正在成为中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跨学科研究热点。

  D.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13.下列 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夫·托尔斯泰对文学拥有“狂恋式爱情”,他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创作时间最长、作品数量最多,影响深远的作家,在俄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的地位,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鲁迅说他是“十九世界俄国的巨人。”

  B.托尔斯泰凭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C.泰戈尔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D.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曾两次来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深远。他的“爱的哲学”在现代作家鲁迅等人的文学创作中都得到了体现。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A【试题分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是由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对。“由低到高”错,文中说“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 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D、“不同层次的人生11.A【解析】B句式杂糅,应改为“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C结构混乱,改为“都能令他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D成分残缺,句尾应该有动词“出现”的支配对象——“的现象”。

  12.A;【解析】B杂糅或残缺,应将“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改为“ 使其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主语混淆,结尾句应改为“科幻文化的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肯定否定模糊造成混乱,应改为“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继续传承。”

  13.D【“爱的哲学”不是体现在鲁迅的作品中,而是体现在冰心等人的作品中。】 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

  系。

  2.B【试题分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 “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

  3.B【试题分析】A“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 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 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 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

  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

  4、⑴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愧和敬畏。 ⑵表现了霍夫曼复姓的人性。 5、⑴对比。

  ⑵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 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惶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 6、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脱险——赴死。

  7、⑴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⑵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他的尊严则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

  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8、⑴贝尔蒂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他善待俘虏既是对国际公约的遵守,也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⑵贝尔蒂应该救迈尔。在贝尔蒂看来,让迈尔替自己去死有辱自己人格,因此他用生命捍卫了人格的尊严。

  9.B(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强词夺理,贬义词。浩如烟海: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电光火石:原为“电光石火”,是指,闪电的光,燧石的火。原为佛家语,比喻事物瞬息即逝。亦用作比喻行动迅速,出手先制。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平分秋色:秋色,秋天景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这里不止两家,故错。)

  10.【答案】A【解析】A项,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符合语境。B项,焕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用“耳目一新”更恰当。C项,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视觉艺术不是新生事物,可用“如火如荼”。D项,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掉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除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用防止继续受损失。可用“未雨绸缪”。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窗花安黎

  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来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

  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天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塬上根本看不到;惟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不时萦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妆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作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王颜六色的纸片,手持一把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全村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无止的赞扬;而谁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先把窗花拿出来,那时候,农村人总是把剪窗花与缝衣服联系在一块儿看的,他们的意思里有这么一个推论: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媳妇的功用除了生儿育女,就是缝衣做饭了。

  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加油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的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植物,一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果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儿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的是,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壮硕,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编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的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选自《散文》2001.8)

  19.第一节作者说,朴实的村姑对窗花“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家的荣耀与自豪”,但后来为什么说“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请概括作答。(4分)

  答:

  20.文章第二段开头说:“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请问:窗花“在冬天灿烂”的根本原因指什么?

  答:

  21.第四段结尾说:“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1)从全文看,“黄土”的内涵比较丰富,这里的“单调”包含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另外的灵魂”指什么?(6分)

  答:

  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以“窗花”为写作对象,目的是为了写“窑洞里生活”的人,写他们从 “窗花”中显现出来的生活状况和生活愿望。

  B.文章写“窗花”在冬天“灿烂”时列举了“雪莲”、“腊梅”等来映衬“窗花”的美丽娇艳和斗霜舞雪的品格,形象生动。

  C.第三段写“狂风一吹”之后窗纸“褴褛不堪”情景,为下文村里人重视剪窗花作了很好的辅垫。

  D.“你剪不了窗花,肯定缝不了衣裳;你缝不了衣裳,娶媳妇不成了白娶?”这句话意在批判农村的人们歧视妇女的严重的落后意识。

  E.结尾一段写到幼儿“哇哇啼哭的景象”与邻家大爷“木呆的眼神”,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出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19.因为这是她们自我价值(谋生能力)的展示,事关她们今后生活的幸福。(每方面2分)。

  20.可以驱走人心灵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望,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每点1分)

  21.(1)自然环境的单调,人们生活的单调(4分,每方面2分,大意即可); (2)庄稼人的梦想(2分,“理想”、“愿望”等也可)

  22.A、C(4分,每项2分)

看过“高二语文阅读练习题”

4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