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历史 >

高中历史必背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时间: 子媚2 高三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③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种左倾思潮影响下,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1961新中国面临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经济困难。

  ④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内容

  (1)改革开放的政策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2)对内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有: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三: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

  ③购销体制:允许改革统购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④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⑦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②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③管理体制改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④所有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⑤分配制度改革,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⑥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四: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

  ①1980年中国创办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同年,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②1984年,我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③1985年,国务院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④从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

  ⑤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设立经济特区、沿海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及内地省会开放城市,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①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②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③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④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全面放开粮价;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所得税;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看了“高中历史必背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文章

4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