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散文常考题型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高考散文常考题型:思路结构类试题

  如果作个纵向比较,近年来命题的设计原则已经发生改变,命题布局不再是过去由词义理解到综合分析、再到鉴赏的过程;而是开始重视先从分析作品结构上入手。08年、09年大面积考查。----之所以如此重视,本义无非是通过行文脉络的梳理考查是否读懂了文章。思路结构毕竟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2.命题类型:

  ⑴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08湖北《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09重庆《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09湖北《书房的窗子》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还有08辽宁《雨韵》17题,等。

  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如:

  08湖北《雾》19题答案: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幻象中。

  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题答案: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08重庆15题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09重庆《瓷器的意味》16题答案:(1)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追溯瓷器从俗到雅德历史过程(3)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

  09湖北《书房的窗子》16题答案: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⑵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为何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08山东《我认识的梁漱溟》20.文章第四段写到了梁漱溟父亲自杀身亡,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09湖南《云南看云》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9天津《老屋》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09北京《司马祠》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

  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如:

  09湖南16题答案:总括并领起全文。

  09山东19题答案: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为下文作铺垫。

  09天津19题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等,或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

  08山东20题答案:表明梁漱溟关心国事是有家庭传统的;是梁漱溟格外关注文化问题的原因;使读者对人物了解更全面。

  08全国Ⅱ16题答案: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②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环境背景。

  09北京18题答案: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⑶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

  08福建《吟风》1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

  08四川《我爱水》17.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09江苏《上善若水》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案研究:

  08四川17答案:①一开始写“我爱水”照应了标题,并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②一开始写“我爱水”,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09江苏11题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思路总结: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⑷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最典型的一篇文章就是《荷花淀》开头的景物描写。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4.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09全国II《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案研究:

  09全国I14题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09全国II14题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答题思路: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一自然环境的……画面(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如:

  高考散文常考题型: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1.命题特点:

  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08年13个考散文阅读的省市有10个省市13道题考查这一考点;09年12个考散文阅读的省市有11个省市13道题考查这一考点。

  ⑵分点答题的指向非常明确。

  ⑶分值安排多为4分、6分,便于批改评分操作,当然也给概括要点的个数提供了一个依据,便于查漏补缺,答案要么2个,要么3个,要么4个。

  2.命题类型:

  ⑴全文内容要点概括。这一类题型很多。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08山东《我认识的梁漱溟》19.文章说“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和社会上一般的名人、名流不同”,这样评说他的具体理由是什么?

  09全国II《岳桦》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如:

  08全国Ⅰ14题答案: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古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09全国II《岳桦》16题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09江苏《上善若水》12题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16.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6.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

  08辽宁《雨韵》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答题要点: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喜欢关注的对象,这从高考题此点考查的数量可以看出。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着眼,全局兼顾。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办法。

  08重庆16题答案:时间在钟表时行走;时间在生活中行走;时间在生命中行走。

  08辽宁17题答案: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6题答案: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08、09未考)

  答题要点: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如:

  第四种:其他类型

  08江西《朦胧的敬慕》16.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事例概括)

  08四川《我爱水》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概括。(画面概括)

  08辽宁《雨韵》14.根据文意,四季之雨分别象征了人生哪几个阶段?(阶段概括)

  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15、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过程概括)

  ⑵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08安徽《我与地坛》14.文章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表现“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请简要说明。

  08湖南《谈静》17.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08山东《我认识的梁漱溟》21.作者在评述《中国文化要义》等著作特点的同时,也指出了梁漱溟的不足。他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08安徽《我与地坛》15.文章四、五两段中,“孩子”“老人”“热恋中的情人”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08湖北《雾》1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

  08湖南《谈静》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其主要内容。

  09北京《司马祠》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

  答题要点:这类题一般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考虑全文,只需把握这一局部区域的内容即可。

  以上两类概括题答题强调

  概括出的要点,一定要是不同方面的内容,答案应是各个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概括,绝不能是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内容。

  ⑶文章主旨的概括

  08年开始直接大量考查这一考点,09年有多省市考查。

  08安徽《我与地坛》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7.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者对“人”和“时间”关系的观点和态度。

  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09江西《木车的激情》18.联系全文,概况本文主旨。

  还有08全国Ⅱ《马缨花》17题,08福建《吟风》13题,等。

  答题要点:

  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一类如:08福建《吟风》,08天津的《敦煌》,08湖北的《雾》,08湖南的《谈静》,08安徽的《我与地坛》---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明确了,按照散文的行文规律,一切材料、段落的安排都是为了中心(散文的“神”),那么神是什么?一定是作者通过对写作对象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某种情感),从而表达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悟(道理启示)。

  一类如:08辽宁《雨韵》,08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08四川《我爱水》----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明确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如:

  08重庆17题答案:作者认为时间并不是无情地抛弃我们,而是我们的情侣,伴随我们走过一生。因此我们应该热爱、珍惜时间,让生命在时间里充满意义。

  文尾: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高考散文常考题型:语句赏析题

  1.命题特点:

  ⑴考查频率最大。考查次数最多,07、08、09所有散文阅读都有这一考点。

  ⑵考查类型多样。不再局限对语句的含义分析;类型还涉及:语句的修辞效果赏析,语句的结构作用分析,语句的主旨内涵理解,等;

  2.命题类型

  ⑴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或: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

  这类题型最多;或1句,或2句,最多3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整合作答。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08全国Ⅱ《马缨花》: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⑴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⑵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08安徽《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义?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5.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2)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09全国II《岳桦》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⑴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⑵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09湖北卷 《书房的窗子》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答题思路:这类题答题思路一般有两种: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⑵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08天津20题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我”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08重庆14题答案:用比喻修辞,把白发形象地比成明丽的雪线,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09南通第一次调研13题答案: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描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

  09湖北卷 17题答案: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或: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或: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⑵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

  这类题也占相当比例。

  08山东《歌德之勺》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18.“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2.第③段中,“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结构研究:

  08南通第一次调研12题答案: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

  答题思路总结:

  这类题要求较单一,答案组织也较明确。答题思路一般是:指出某种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上下文的内容说明。

  ⑶主旨句含义理解。

  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表现了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答题要点:这类语句一般皆是在文章末尾,都是议论句,起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答题时不能一叶障目,语句含义要结合文题中关键词和思路结构题、内容要点概括题的答案综合而来。

  ⑷还有一类,看似是语句理解,实则是内容要点概括。

  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09广东《耕作的诗人》18.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答案:①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③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高考散文常考题型:散文探究题

  散文探究题不好出,毕竟,对一片散文而言,语句含义作用,行文思路,内容要点,散文主旨,等已经考查,应该已经够了。其他还有什么可以探究?所以,目前已经高过的探究题,包括高考卷和各地模拟卷,出现的探究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探究题。如:

  08山东《歌德之勺》(人物特写)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08山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人物评传)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从学问和人格两方面认识梁漱溟。启示有四点:⑴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⑵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⑶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⑷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09江苏《上善若水》⒕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