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三语文 >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

时间: 如英2 高三语文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甲骨卜辞

  这里看到的卜辞(见图),是商王武丁时期征伐土方的一版卜辞。分划线内的卜辞是占辞和验辞。文为:“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九日辛卯,允有来艰自北。[]妻[]告曰:土方侵我田,十人。”大意是说,商王武丁看了卜兆和墨色判断说:有鬼神作怪了,要有麻烦的事了!到了此后的第九天辛卯日,果然有来自北边的麻烦事了。有人报告说:土方侵掠我的土地,来了十个人。

  土方,是商代西北部的方国之一,大约其族居地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土方是武丁的劲敌,常侵扰商,武丁用了较多的兵力的时间去征伐它。

  武丁卜辞中的大字,雄浑豪放,清奇秀逸,透露着武丁盛世的雄勃之气。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中山君飨都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秦晋肴之战

  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29年),晋国、秦国联军兵围郑国,郑国有亡国之患。郑大臣烛之武出城面见秦穆公,告诉他,秦国离郑国远,而晋国离郑国近,若郑国灭亡,有利于晋,于秦国无益处。秦穆公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于是与郑国结盟,命秦国大将杞子、逢孙、杨孙等戍守郑国。秦军退去,晋军也无奈而退去。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晋襄公即位。郑国使杞子守北门,杞子使人密报秦穆公说:“若派军前来偷袭郑国,必取之。”秦穆公就此事征求大臣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千里行军,其谁不知?劳师以袭远,此事闻所未闻。师劳力竭,郑国必有所备,此事断然不可。”秦穆公不听,命百里奚之子孟明视、蹇叔之子西乞术、白乙丙带军远征。蹇叔哭而送之,告诉其两子:“晋军必设伏于崤山。崤山有二陵,其南岭,为夏王的陵墓所在;北岭,周文公在此避过风雨,秦军必葬身于此处。”

  秦师大举东进,次年春,秦师过周都王城的北门,兵车卫都脱去头盔,下车步行,但立即又上车,战车有三百乘。周朝贵族王孙满当时还是个幼童,与周王一起在北门观看,王孙满告诉周王:“秦师轻慢无礼,必将失败。”

  郑国大商人弦高要到洛邑从事商务活动,在滑国(都城在今偃师市东南)遇见秦师。弦高大惊,派人火速奔告郑国,自己诈称郑国使臣,献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师。弦高诈传郑君之命,告诉三位秦帅:“我们的国君听说三位率军而来,特使下臣前来犒劳。”三帅误以为郑国已有防备,不敢东进,于是灭掉滑国,率军西归。在郑国的杞子等秦人知道阴谋败露,又恐回秦国获罪,仓皇出逃到齐、宋两国。

  再说晋国正处于大丧之中,闻秦师千里袭郑,灭滑而还,君臣商议如何应对。晋大臣原轸主张讨伐秦师。大臣栾枝说:“秦国对晋文公有恩,未报其恩而伐其师,如何面对先君?”原轸说:“先君之丧,秦国不加哀悯,却灭我同姓(晋、滑同姓),甚为无礼。并且今日纵敌,必为数世之患。”晋襄公听从原轸的意见,发布诏令,讨伐秦师。同时,联合姜戎,欲共同破秦。

  晋襄公带兵亲征。当年四月,秦晋两军大战于崤山(今洛宁、陕县、灵宝间)。秦军千里奔袭,无功而返,士气低落,人疲马乏。而晋军以逸待劳,士气旺盛。并且秦军不曾预料到晋军来袭,一旦遇敌,惊慌失措,晋军轻松获胜,孟明视等三帅被生擒,其余将卒,皆被斩杀。晋襄公嫡母(秦国女)为三帅请命,三帅归秦。

  崤之战后,秦晋又有彭衙之战,秦师战败。周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623年),秦以孟明视为帅,大举攻晋,晋军坚守不出,秦师至崤山,埋葬崤之战秦军尸骨而还。崤之战遏制了秦东进的势头。秦穆公转而向西发展,讨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高考专题先秦散文: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看过“高考专题先秦散文 ”

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