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小学散文怎么教学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散文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小学散文怎么教学,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小学散文怎么教学

  散文,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朱自清、艾青、扬朔等是近代中国的散文家。他们的作品,有的是清新娟秀,有的是深厚凝重。人生如酒自斟酌,文章似茶随调和。或寥寥几笔,或洋洋洒洒,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文字,谁不为之感动?散文就是显露在纸上跳跃着的心灵文字。

  但今授课《和时间赛跑》一文,结果大失所望。顿觉散文教学犹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散文是这样飘忽不定,如若有根若隐若现的线,让你似乎看得见,但你仔细去看时,却又看不清,想去抓,却又抓不住。而我们直面的是十来岁的孩子,我们要如何让课文教学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对接,与儿童的年龄心智相结合,促进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启蒙与内化,及其言语发展呢?

  聆听同事们的点滴研讨,结合查阅的各种资料,我想这堂课的不尽人意是因为我没能真正把握散文的特点,没有真正领悟散文的“魂”。对任何一种事物,只有真正读透它,才能真正驾驭它。

  首先,我必须把握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但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又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把握住散文的特点,要上出散文的精彩来,就比较容易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散文教学就要把握住以下的几个重点:

  一、散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

  散文在叙事寓理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应力求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带领走进文本,去经历情感的旅行;充分调动孩子的情感因素,推动他们穿透内容,触及精神,这是散文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算真正读懂了散文。比如,《和时间赛跑》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课文前半部分写“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怎样的滋味?像这样的散文,学生要想一下子就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很难的。因为学生的阅历浅,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深。他们读了也许能很快地了解作者是想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但作者如歌如泣的情感,学生就很难把握了。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我们老师挺身而出,做他们情感的引导者。在教学时,我是从第4自然段的教学切入的:

  (1)把第4段爸爸的话认认真真地读几遍。边读边思考:爸爸说了几句话?(2)读第一句话,思考: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导学生抓住本段的后3个句子, 谈自己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的理解。

  (3)读段思考:作者的爸爸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先说昨天,再说童年,最后说外祖母的一生呢?可不可以把后面3句话的顺序改过来?

  在朗读品味中,让孩子明白这一段是围绕第一句话“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来写的,并有先后顺序:时间带走了“我的昨天”、“爸爸的童年”、“祖母的一生”,由近而远,悄无声息地带走了一切。既领悟总分结构的基本特征,又体会文中哲理的表达方法。

  (4)对比读文,品味文中反复出现的“再也”、“永远”、“了”等表现父亲情感的词语。从而使学生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哀愁、伤感等情绪。

  (5)小结:(教师依次将板书中的“昨天”、“童年”、“一生” 擦去,换成“一切事物”。)就是今天上的课,终将也会被时间带走。通过让学生体会时间的无情流逝,生命只有一次,体会这种“说不出的滋味”。

  在这里“这是怎样的滋味?”其实是老师在含蓄地告诉学生:读书,需要懂得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学习中体察和理解文字背后浓浓的情味和意蕴。

  二、散文教学是一种语感教学。

  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练习最要紧的是练习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

  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情感朗读来训练。散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邃,很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虽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他们对文字深入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深层的挖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站在文本的角度,引导学生联系具体内容读懂重点句段,如,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作者学生对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产生的着急和悲伤的心情;朗读“”对傍晚夕阳美丽的描写及作者内心活动的描写,体会作者在和太阳赛跑过程中的乐趣和跑赢太阳后的成功的喜悦!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只有通过这些句子,让学生如置身于其中,对文本的感悟,才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培养。

  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引发情感共鸣,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有效对话,受到心灵的洗涤.所有的散文都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散文教学是一种美感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散文审美活动中,正确地分析散文,有助于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获得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并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向高层次发展。

  在引导学生学习散文时,要深入文章中心,发掘作者对生命、自然、生活热爱的美好感情,这就是作者人性美的集中体现。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所描绘的生活画面融汇在一起,既要结合课文描写,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散文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每一篇散文都是一首动人的歌。散文中的每个字都是最动人的音符,那如歌的旋律总是能在读散文时,给心灵最高极的享受。

  把散文当成一首歌来教,才可以让学生在如歌的旋律中,感受如歌的生活。

  其次要提高学生对散文中画面的领悟能力。王崧舟老师善用诗意般的语言引导学生用心揣摩、体会语言的魅力,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巧妙揭示文本的思想内涵,又不露声色地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带领学生走进这优美的画卷中,是教学散文的另一个重点。我们来看看这样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中,观赏者有理由发出来自内心的赞叹,有理由给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这字里画里,是作者的爱或恶,是作者的笑或泪,是作者的得或失,是作者的追或舍,这一切的一切,又怎一个“情”字了得!

  这优美的画卷一幅美胜一幅,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用眼睛,用心灵看到这些画面呢。一是美读,读到学生心灵敞开,豁然开朗为止,读到学生的心灵完全与文本中的画面融为一体为止。二是美析。老师不是演员但胜似演员,当一幅画展现在自己的眼前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如诗的语言来描绘,用如诗的语言来带领学生跟着我们走进那画面之中。《和时间赛跑》研读第6、7自然段的教学为例,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写了什么,还注意到怎么写的:

  (1)引读语段,理清结构:作者看到什么(读)──想到什么(读)──感受到什么(存疑)──作者又看到什么(读)──想到什么(读)──感受到什么?

  (2)师生交流作者感受,引导他们用感叹语气表达感受,并放到语段结尾处来朗读这段话。

  (3)仿写语段。

  我看着潮水一点一点地涨上来,……

  我看着木棉花一片一片地飘落,……

  我看到海鸥在水面匆匆地飞过,……

  这里安排仿写训练,始终在孩子的视界里感悟与理解文本,让孩子联系生活经验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练习表达。既是对“所有时间里的事物,永远都不会回来了”的个性化理解,又是对课文第6、7自然段写法迁移,一举两得。学生仿写的语段可以说是他们精神与语言同构共生的结晶。

  散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教学规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握住语文教学的“根”,再深入到散文教学的“魂”,充分挖掘、利用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实际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美、欣赏美,能把我们就可以把散文课堂教学上得不仅有效而且五彩纷呈。

  小学散文怎么教学

  一、 写景散文教学策略——赏析式教学 写景散文大都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人文和谐,这些特点汇聚成一个字——美。读它,有如亲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灵性和秀丽。当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之时,或美入其境,或美看其事,或美悟其情。因此, 根据写景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赏析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情地发掘美、再现美,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尽情地享受美。

  (一)创设情境,融入美 写景散文语言优美,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资源,创设美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然、快乐地学习,是教学写景散文的重要方法。上课之前,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动的教学环境。比如教学《草原》时,课文第一节展现了草原的无限美景,我先播放了一望无垠的草原,让他们理解“一碧千里”,然后再播放羊群,羊群像“白花”,给草原增添了无限生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领略到秀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能引发学生审美情趣,进而激发学生欣赏散文的热情。 2.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关活动 组织学生到县内风景名胜地去旅游,然后阅读描写这些地方的优秀散文,进行欣赏和感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组织学生在景点旅游后,再来阅读和欣赏这些散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而对于课本中一些无法去旅游的写景散文,比如《桂林山水》、《黄山奇石》等文章,则尽量以录象、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阅读和欣赏这些写景散文。

  (二)品味语言,感受美 尽管各类散文都讲究语言美,但写景散文将语言美发挥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说是极致。品味语言是学生学习散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们能够透过优美的语言在心中获得有关景物的生动形象,获得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也获得对语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朗读,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语言细节特别是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如《乡下人家》一课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里,“青”“红”“碧绿”写出了乡下人家院子的颜色之美; “风趣”,表现了藤和叶不同的魅力;“可爱”描绘了农家院子的迷人景色,令人遐想不断。

  (三)指导诵读,提升美 写景散文,非常适合于朗诵,通过朗诵,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散文的思想内涵,更透彻地领会作者饱满的感情,在朗诵中,学生的思想感情也会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读出江水的“静、清、绿”。学生越读越入情,充分体会到了江水的美丽。 我觉得写景散文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语言、指导诵读等手段,能够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景物的特点,感受到美,享受着美,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散文的能力。

  二、状物散文教学策略——体验式教学 所谓状物,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事物;具体地说,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光泽等形象地描绘出来。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根据状物散文的特点,我主张采用体验式教学。

  (一)根据散文的所状之物,尽量提供实物 我提供实物让学生观察,然后欣赏散文,体会作者描写的准确,用词的恰当,感情的充沛。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状物散文欣赏能力。 教学时,把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触摸,再结合回忆,体悟和欣赏,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合状物类散文的教学。

  (二)结合状物散文内容的特点,开展游戏化教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感情。”为此,我创造条件,开展游戏化教学。 比如我在组织学生欣赏《荷花》时,我先让学生仔细阅读,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荷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尽情地开放,然后体味文中的象征意味。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后,组织几个学生根据情景自编情景剧进行表演,使全班学生能轻松完整地欣赏散文并理解它。这样,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培养了欣赏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

  (三)带领学生走进物的世界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场所,又是语文实践的天地。为此,我把学生引向大自然,引向生活,如教学《荷花》,就引导学生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花儿,听一听花声,闻一闻花香;例如在上十册的《猫》时,就利用许多人家饲养小猫、小狗之类的动物的便利,在课前布置回去观察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回来后,在课上让学生自由地畅说“我眼中的猫”。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经一再强调:“为了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在课中我积极努力地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近猫,提升学生的认识,使之回归生活。

  三、叙事散文教学策略——感悟式教学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作者某种特定的感受和情思。这类散文总体营构的艺术特征是: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生活场景和细节的艺术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个性特征的“散点式”刻画,来表现人物的形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从而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根据叙事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感悟式教学策略——小步轻迈,细中悟情。

  (—)丰富体验 在叙事散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应该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文本内容,而应该鼓励他们自觉地参与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完善,从而加深感悟,发展思维。特别是对文本内容中的省略号造成的空白,要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做出合理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我抓住教材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做合理的续想,从而开拓学生思维,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充分体会叙事散文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一课时,我先出示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拭过,留有淡淡的痕迹。”然后,让学生想象填空:面对这张号码是05102的彩票,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他想: 。渐渐地,那橡皮终于落在了那个K字上,轻轻地擦了起来。 想象让学生体会到了他家生活拮据,想买辆汽车比登天还难!作为修理工,他梦寐以求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彩票是库伯让捎的,只要在另一张写上“K”字,轿车就可以据为已有。接着,我引导再次想象填空:面对这个道德难题,父亲不禁陷入了沉思。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出示填空:擦着擦着,他的手忽然停止了擦拭,他又想: ,想到这里,他放下了橡皮。接着听到父亲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通过想象,使学生体会到擦去的不仅是个“K”字,更是自己诚实的品质;诚实比财富更可贵……最后,让学生假想,如果父亲把这辆轿车据为已有,又会怎么样?从中理解母亲的话的含义。 在叙事散文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展开充分的心灵对话。通过挖掘空白,让学生换位思考,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揣摩细节——品味情感 这类散文通过记叙、描写来抒发感情,在选材上往往从细处落笔,重视侧面暗示。无论侧重写人,还是叙事,都有一个共同的表现特征:写人,形象不求丰满但很鲜明;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所抒之“情”,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我抓住作者描写的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去细细体会,便不难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上《窃读记》一文时,“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急切地寻找”,“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心里却高兴地喊”,“依依不舍”……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心里非常的高兴,特别想读书,正好读到了书的高兴滋味。

  四、说理散文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理散文篇目不多。说理散文语言具有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说理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以理服人,为此,理解作者文中所述之理,然后感悟作者如何把道理说透彻,将有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高。根据说理散文的这些特点,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究课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感悟课文作者所讲之理。

  (一)自主探究,感知理 把握了文章揭示的道理,就能从文章的整体上,从较高的层面上,欣赏说理散文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我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探究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对全文揭示的道理有了一定的感悟后,不但更能理解课文,而且可以粗略地了解了说理散文的特点。

  (二)抓重点句,悟其理 说理散文的语言不如其他散文,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独创性,而且具有哲理性、深刻性、凝练性的特点。我们要抓住重点句层层剥笋,悟出其理。 例如《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中的“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这条路不能达到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试!”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为了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课文中的作者走哪些路不能到达目的地?改走什么路了呢?成功了吗?”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感悟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三)组织辩论,明其理 根据说理散文说理性很强的特点,我组织小型的辩论赛,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说理散文。比如在学习《落花生》一文中,组织辩论“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好不好?”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真的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呢?实际上也很有用的。”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散文的种类虽然繁多,但都是形散而神不散。我们只有认清不同的散文种类,抓住不同种类散文总体结构的艺术特征,把握它们不同的艺术创造规律,才能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透彻的解析,从而取得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2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