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堂学习 >

中考散文复习教学实录

时间: 如英2 课堂学习

  散文是中考的考点之一。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中考散文复习教学实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中考散文复习教学实录一

  【教材简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国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艺术表现形式异彩纷呈,在一个广阔的文学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情景交融的散文——情感与自然共鸣(包括《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绿》《春》《夏》《济南的冬天》等课文)(2)寓意象征的散文——意有所指的委曲和含蓄(包括《囚绿记》《雪》《幽径悲剧》《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等课文)(3)朴实叙事的散文——承受生命之重(包括《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呼兰河传(节选)》——第六册,兼顾《繁星》《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本命年的回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家的男子汉》《枣核》《背影》《散步》等课文)

  【目标预设】

  1巩固散文的基础知识

  2复习重要散文的主要内容

  3明确中考叙事类散文基本题型及考点

  4掌握叙事类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重点、难点】

  1复习散文阅读的常规题型,答题思路

  2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理念】

  根据散文的不同分类,在有限的一堂课之内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其中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其中的一类文体的答题要点和方法。这样的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叙事类散文的复习。

  【设计思路】

  以叙事类散文的阅读考点切入,通过典型题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并以课内带动课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景交融的散文,如《春》《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等、;寓意象征的散文,如《囚绿记》《雪》《幽径悲剧》《海燕》;朴实叙事的散文,如《藤野先生》、《背影》、《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这个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叙事类散文。

  (学生活动:列举三类散文。)

  二、明确文体及考点

  1、概念: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学生活动:齐读,注意关键词“写人叙事”“叙事”)

  2、根据要求说说有关这类散文的文学知识

  a、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

  c、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d、线索:时间变化、地点地点转移、某一人物、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

  e、人称:“我”-直抒胸臆,说起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地叙述。

  f、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熟知的一项回答)

  3、明确考点

  a、内容概括类考点

  b、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分析类考点

  c、语言品析类考点

  d、句、段的作用

  e、景物描写的作用。

  f、开放性试题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A、阅读《藤野先生》片段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3.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这三道题)

  交流:请说出你的答案,并指出题型特点

  归纳:

  第1题属于内容概括,答案框架:什么人做什么. 答案: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2题属于语言品析,答案框架:加点字的本义+在文中含义+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答案:“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饱含强烈的不满情绪

  第3题属于句、段的作用,基本思路:

  ①文首开头:(结构上)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照应题目,总领下文。(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文眼,渲染气氛,交代起因,设置悬念。

  ②文中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③文末结尾: (结构)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内容上)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④记叙顺序中插叙段的作用:补充说明了什么内容,丰富了谁的形象,突出了什么中心

  答案: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B、阅读《散步》片段,完成练习第4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阅读片段,完成《散步》学案第4题后交流)

  归纳:

  景物描写的作用:

  v 1、烘托人物的心情。

  v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

  v 3、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为下文的什么内容做铺垫。

  第4题答案.“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C、阅读选文《我的母亲》,回答2、3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清算”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3、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语段,完成指定习题然后交流)

  归纳:

  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解题思路

  答案范围:性格 精神 品质

  答案框架: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什么心理

  答案:2、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意思对即可,只要能体会母亲矛盾的心情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通过母亲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四、补充

  开放性试题

  阅读选文谈启示、看法或写一段话

  启示:通过读这篇文章,我从中明白了什么,我以后会怎样去做。

  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或结合原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

  五、总结

  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应对各类课内外阅读理解。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复习课内叙事散文来掌握方法,同样这些技巧和方法也适用于课外叙事散文阅读。

  六、实战演练(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2010年镇江中考题《姥姥的端午》

  《初中语文中考散文复习》学案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散文分类:

  (1)情景交融的散文——情感与自然共鸣

  举例:

  (2)寓意象征的散文——意有所指的委曲和含蓄

  举例

  ((3)朴实叙事的散文——承受生命之重

  举例

  2、叙事散文的概念: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3、根据要求说说有关这类散文的文学知识

  a、要素:

  b、顺序:

  c、表达方式:

  d、线索:

  e、人称:

  f、人物描写手法:

  4、明确考点

  a、内容概括类考点

  b、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分析类考点

  c、语言品析类考点

  d、句、段的作用

  e、景物描写的作用。

  f、开放性试题

  二、他山之石

  A、阅读《藤野先生》片段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3.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B、阅读《散步》片段,完成练习第4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阅读选文《我的母亲》,回答2、3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清算”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3、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三、实战演练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瘠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更多地呆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趟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阴下,几位老邻絮絮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 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气,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 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

  1.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3分)

  2. 赏析下面的句子。(共5分)

  (1)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2分)

  (2)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3分)

  3.文章的第⑨小节用了整整一段的篇幅写"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4. 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1)“从老家搬到城里”时的“姥姥的端午”(2)姥姥生命中“最后的”“姥姥的端午”(3)姥姥去世“次年”的“姥姥的端午”(3分)

  2.(1)运用细节描写(1分,答“运用反复修辞”也可),刻画出姥姥生怕惊醒“我”而轻手轻脚的样子,表现了她对儿孙的关爱(1分,答出“关爱”即可)。

  (2)运用比喻修辞,把“姥姥的端午”比作“一尺鲜洁的水”(1分,答出比喻修辞即可),形象地表现了姥姥勤劳、能干、慈爱的品格(1分),她的品格将永久地激励、影响着“我”,让“我”永志不忘(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①用美好的想象,再现姥姥年青时的美丽形象。

  ②从外形上衬托了姥姥的美丽,使姥姥的形象更加完整丰满。

  ③形象地表明了姥姥的美好品质代代相传。

  4.(1)“姥姥的端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

  (2)本文刻画的对象就是姥姥,所以用“姥姥的端午”为题。

  (3)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使文章笔力更加集中。

  (4)“姥姥的端午”是个意象,文章就是通过这个意象来刻画人物的。

  (5)“姥姥的端午”凝聚着我们对姥姥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中考散文复习教学实录二

  教学内容:中考复习过程中话题作文的立意与拟题

  师:话题作文是中考作文考核中的一种,如何写好话题作文也是许多学生所困惑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话题作文的立意与拟题一起来学习。

  生:好。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话题作文,请同学们一起来介绍话题作文的几种形式。

  生:一种是没有任何提示语,直接给出话题。例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以“亮点”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生:另一种是给你一则材料,在材料中点明题目的核心意义,并要求你围绕这一核心意义自拟题目,完成作文。例如:2008年乐山中考题:翻开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会加快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心种子播知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世界。请结合你自己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生:还有一种是在给出的话题前有充分的提示语,作为思路的开启和引领,要求你围绕此话题作文。例如:2008年乐山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说“选择”为话题作文。60年前,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30年前,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十五六年前,父母选择我未来的前途……。

  例如:2008年乐山中考题:翻开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会加快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像一颗颗爱心种子播知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香传递到世界。请结合你自己成长经历,以“滴水之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师:同学们概括的很好,这三类话题作文各有各的特色,同学们应着重把所至题目中给予的信息来进行思考。

  师:那么接下去老师就话题作文的立意与拟题着重来讲一讲。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立意与拟题。那么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

  生:立意,就是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中的集中体现,就是指要确立文章的主题意义,即为中心思想。

  生:拟题就是给作文一个“闪亮”的题目。通俗一点来讲这篇文章要有一张光彩照人的脸,即为标题。

  师:是的,立意可以理解为是对文章的浓缩,标题则是对立意的浓缩,一篇文章的成功与否基本取次于文章的立意与拟题。

  师:下面我们就一篇习作来分析一下在写作中如何立意与拟题。

  (师分发印好的学生习作)

  师:请同学们看到这篇习作,这是一篇小学生作文,也是一篇在全国获得特等奖的作文。那么我们来思考三个问题:

  问题1:这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中,说说其在立意与拟题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问题2:同学们平时在立意与拟题的时候,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

  问题3:结合这篇习作,体会立意与拟题的关键是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展开讨论。

  (生前后排展开激烈的讨论)

  生:题目很醒目,很吸引人,使读者一看就想去了解究意。

  生:“我不想当白骨精”,这一题目让人看完很震撼很新颖。

  生:选材上也很独特,很能反应“成长”这一话题,并且也相当贴近生活。

  生:我觉得内容上很有个性,但反应的问题也很能引起别人的共鸣。

  生:这也确是一入篇很成功的文章,题目新颖,让人眼前一亮,选材上也能围绕这一话题选择有创意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学习。

  ……

  师:归纳同学们的看法,这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就显示出来了,它拥有新颖的标题,拥有个性化的生活体验,拥有深刻的思想见解,所以它成功了。所以如何处理标题与立意是每位同学在写作之中的当务之急,那么我们就来归纳一下立意与拟题的具体方法。

  生:我认为立意主要还是靠自己课外多方面生活的积累,写作时有话可说。

  生:我认为还应该展示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就是要有个性特征。

  师: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立意的方法归纳有这么几点:

  (1)围绕话题进行广泛的信息搜索,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2)提出有思想深度和亲颖狮到的见解,体现个性和创新。

  师:那我们再来概括拟题的方法。拟题概括为六个字:概括、简明、新颖。具体方法为:(以“成长”为话题为例)(1)前后添加法、《成长的烦恼》、(2)借用修辞手法《我与明天有个约会》(3)换用名名法《我家有女初长成》、(4)巧设悬念法《让我欢喜让我忧》。

  师: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现实性作训练,把这些方法用到实处。

  师:那么现在同学们分为两大组,各组先完成指定话题的立意与拟题,再任选一题训练。第一大组以“读书”为话题,自主立意,自拟文题,第二大组以幸福为话题,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请同学们展开思维大爆炸。

  (学生们思考,并讨论)

  生:我可以写“读书”的故事经历,以我和书的故事作为思路展开。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对一本书的向往,热爱和留恋,还有其中生动有趣的细节,也都可以成为我和书的故事中独到的精彩。

  生:我可以介绍读书的方法,习惯。读好书,使人受益。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或者开卷未必有益,书海无边,有好收,也有不适合你的书,尽信书上不如天书,不做书呆子。

  生:可以说谈读书的感受,体验,品说读书的滋味、乐趣,总结读书的收获,得失、渲染读书的陶醉痴迷……。

  师:就“读书”这一话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可以看出同学们思维得到充分拓展,立意也力尽突出个性。展示新颖之处。那么现在再就“幸福”这一话题展开说说。

  师: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立意和拟题,除了可以结合“幸福”一词进行信息搜索,充分联想以外,这可以结合话题在自己脑海中出现的一画面,来进行立意与拟题。

  师:教师来展示几幅画面,这也是教师对“幸福”这一话题的立意,你们来根据这些画面(立意)帮助老师拟出一些精彩的好题好吗?

  师:画面一: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张张笑脸(雨伞上的笑脸)

  生:《我们共有一个家》

  生:《幸福的笑脸》

  生:《我和你,在一起》

  ……

  师:很好,画面二:共读家书(一边防战士和他的爱犬,在共读家书)

  生:《远方的来信》

  生:《别样的幸福》

  生:《幸福的真谛》

  生:《亏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

  师:很好:画面三:内心的渴望(一个山村小学的孩子在投入的朗读)

  生:《幸福的渴望》

  生:《那一天,我好幸福》

  生:《幸福有多远》

  ……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可以看出这一节课同学们也确有收获,是的,对于话题作文,同学们若能充分掌握立意的个性化,标题的新颖性,那么作文同学们就能够写成功。

  师:最后,请同学们就这两个话题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师:下课。

2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