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介绍

时间: 柚子2 历史学习方法

  一、学好历史要有一个好的计划

  二、要利用好课本

  三、各类历史概念中需要掌握的要素

  1.人物:掌握名称(称谓),生活时代、国别、民族、主要活动(含结果和影响)。

  2.团体(包括正常、组织):掌握团体的性质、建立的原因(目的或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国)、成员(成员国)和成份、宗旨(纲领)、主要活动(含作用)。

  3.事件:包括性质、发生的背景(原因或条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物、简要过程、结果和影响。

  4.战争(战斗、战役、会战):包括战争的性质、爆发背景(原因、目的)、时间、地点、双方、简要经过、结果、影响。

  5.会议:包括性质、开会的背景(原因、目的)、时间、地点、与会者(国)、会议的主要议程、决议、影响等。

  6.条约(公约、协定):包括性质、签订背景(目的),签订的时间、地点、签约国(有时含有签约人)、内容、影响等。

  7.文献:包括性质、发表的背景(目的)、发表的时间、作者(或团体)、内容、影响。

  8.制度(政策):包括性质、制定背景(目的)、时间、制订者、内容、影响等。

  概括起来,一般历史概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性质等八个要素。但历史概念不是几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素间的有机结合,是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遵义会议”一词,若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转移,并在长征开始时一直被动挨打。),不在那个特定的时空(地点是采纳了毛泽东建议,摆脱被动挨打后攻占的第一个军事重镇,时间恰好是由被动挨打转到主动出击之后),也不会召开那样性质的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也不会做出那样的决定(调整中央领导班子),当然也就不会有那样的历史意义(中共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历史概括的8个要素相加,这个问题不仅难记,也容易与别的概念相混驳。

  四、怎样才能减少遗忘

  心理学家艾宾豪斯在研究人类记忆规律时发现了人类的记忆曲线,也叫遗忘曲线。人类的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实验证明,一般智力水平的中学生,对阅读过的一般历史知识,1小时后还能记住阅读量的44.2%,1天后还能记住33.7%,1个月后还能记住21.7%。根据人类记忆的遗忘规律,我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复习就显得十分重要,知识重复复习的时间间隔就应该先短后长。一般来讲我都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力争在当天,最好是在晚上睡觉前,将白天所学的知识复习一遍,然后时间间隔最好是3、5、8、10天,这样到期中、期末考试时,抽出部分时间再将所学知识复习一遍(或按章节、单元、编为单位复习),我相信你自然会见到你所期望见到的学习效果。

  五、历史学习要动笔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看书。历史学科是思维记忆性很强的学科,它既不像数学那样需要运算,也不像语文学科那样需要练笔。但适当的笔记会使你能很好的回忆出老师在课上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你对历史学习(知识)的理解。

  1.自觉时,动笔勾画出知识点,断出章节的层次、标出重点等。

  自己要建立一整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下划横线,在重点的知识点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或A、B、C,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段落旁边。

  2.课上要记笔记。

  记笔记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帮助你集中注意力去听讲,二是能把老师课上的精彩讲解记录下来。笔记最好是记在书上(相应的章节)的空白处,当然也可以写在白纸上夹在相应的书页上。这样一翻开书就能看到相应的内容。如果是笔记本,很多人往往是一记一丢,最后复习时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阅读其他书籍时,要将有助于理解、记忆和归纳历史知识的内容,抄录到课本上或抄在一张小纸上,粘贴在书的相应位置上。

  这样一来,我们又是划、又是注、又是抄,课本的价值就大大提高了,也就成了我们复习历史最好的工具了。不过我们的划、注、抄,要注意精练。一个字不漏地划就等于没划,将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的内容注在或抄在书上,会使书面显得拥挤不堪、乱七八糟,看上去就影响学习情绪。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