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高效学习方法高中版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高考像考好,就要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效学习方法高中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效学习方法高中版一

  “提要钩玄”学习法——抓其要点,探其妙义

  一提起韩愈,许多人都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因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他为文反对骈偶,为诗力求新奇。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对读书问题也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为后世留下了颇有见地的读书方法。

  韩愈在《进学解》里说他的读书方法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后人将其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韩愈的这种读书方法,主要是强调读书要勤奋博览,多读多记。在博览百家之书时,首先得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读法。对于那些记事类的书籍,阅读时必须掌握它的要领寓意,也就是善于提纲挈领地抓住书中的重点;对于那些理论类的书籍,阅读时必须探索出它的主旨妙义,也就是善于抓住它的精深部分。

  怎样运用“提要钩玄”读书法呢?

  首先,要边读边思,认真读原文,避免浮光掠影,不求甚解。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好:“我们不应当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里抽丝,而应当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甜美的蜂蜜来。”这个比喻准确地表明了读与思的关系。认真研读原文,就要做到读一遍不行,就再读一遍。“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熟了,其中的要点和妙义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其次,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读书的概括能力。有的人读书虽能字斟句酌,而且颇下功夫,但往往只见芝麻不见西瓜。抓住了书的皮毛,抛掉了书的骨肉,缺乏概括能力。概括能力强,才善于抓纲带目,善于提取书中要点。

  高效学习方法高中版二

  推测学习法——他人之心,予忖度之

  所谓推测学习法,顾名思义是指由前文推想后文的一种阅读方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对所阅读书籍或文章的某一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停顿下来,暂时不读,而是掩卷遐思,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去跟踪和探索,然后进行合情合理的假设或联想,去寻求未读过的内容,进而再展卷续读,对照、检验自己的假设与作者是否一致。这就是推测读书法。

  著名电影剧作家夏衍在初学电影剧本时,运用的就是推测读书法。他拜银幕为师,以电影说明书为教材,每当看一部电影时,先熟悉故事梗概,再通过预测,自己构思电影情节,丰富其内容,赋予人物性格。然后一边看银幕上的影片,一边和自己头脑中构思的电影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别人的长处,从中学习电影艺术的语言,掌握蒙太奇结构手法。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是如此。他从年轻时就喜欢这种推测学习法。他读书时爱先看开头和结尾,然后认真推测其中间内容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样想过之后,再看看书是怎么写的。李政道认为,这样阅读既能消化“别人”,又能读出“自己”。

  他利用已知条件--标题、开头和结尾,充分调度旧有的知识经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假设,并将这种假设在此后的阅读中不断加以验证,从而最终做出结论。假设--验证--结论,是使用推测学习法的必然程序,也是有所发明创造必由之路。李政道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正是得益于他正确恰当地使用了推测读书法。

  据说,德国大作家歌德在年少时,曾受过专门的推读训练。他母亲天天都给他讲一段故事,就像报纸上每天刊登一段连载小说那样,每讲到关键之处,就“且听下回分解”,停下来不讲了,让歌德推测一下以后的故事情节。第二天讲故事之前,歌德的母亲先让歌德说说他对故事情节是怎样设想的,然后她再按照故事的情节继续讲下去。歌德后来在创造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想象和思考能力,与他从小受到的这种良好的推读训练是不无关系的。

  心理学家认为:“悬念能促进想像和思考力。”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推测读书法起码有以下几点益处:

  首先,推测可以调动读书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益。

  其次,推测是联想、创造的基石。

  一天晚上,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从书中读到摩擦生电的理论,便放下书找出一根琥珀棒,用羊皮猛烈摩擦。在黑暗的屋里,伴随着摩擦发出轻轻的“啪啪” 声,闪现出了微弱的火星。这种情景使富兰克林联想到他正在研究的雷声和闪电。他想,天空中的雷鸣电闪是不是和摩擦生电时产生的声音、火星相同呢?后来,富兰克林通过实践证明了自己推测的正确性。可见,推测伴随着联想和想象,它无疑是创造发明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前提。

  第三,推测读书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保证阅读质量。

  科学的进步取决于科学家们的大胆推测和创造;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得益于使用推测读书法。

  高效学习方法高中版三

  预测学习法——思不废学,学不废思

  大千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有各种各样的读书人,同时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大多数的读书人是根据书来选择阅读方法的:读唐诗宋词,应逐字逐句地细细品味;读历史典籍,须纵横联系,古今联想;读哲学著作,必侧重内在规律、原理;而读小说,则可迅速地快读。

  预测读书法是指人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个预测、假设或设想,然后为了解释、说明、验证它而找来有关的书籍资料进行阅读。

  生活中人们见到一本好书或是一篇好文章后,总是习惯于迫不及待地阅读,尤其对盼望已久的书,更是如此。殊不知,此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你的思维已经不知不觉地跟着作者的思维移动,你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被书中的理论所左右了。这样做固然可较快地掌握书中的内容,获得信息,然而对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却收效不大。这也是大多数人在阅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种偏颇。

  因此,为避免这一偏颇弊病,对于拿到手中的书或文章,先不要急于去看其内容,不妨先悉心研究一下题目,然后静思设想一下,如果这个题目由自己来写,将分几章几节?会组织怎样的结构体系?对其中的重要观点又将从哪方面入手?组织哪些材料来加以论述?......然后将自己的设想写下来,再与原文进行对比,看哪些地方不谋而合,哪些地方意见相左,哪些地方自己不得其解,最后据此确定自己的读书重点。

  对于“不谋而合”之处,稍加浏览即可;对“见解相左”的,就要下一番功夫,探究一下,“左”在哪里,原因何在。而对于正确的东西,不但要掌握其观点,还要掌握作者的思路,学习他的思维方法。这样既获得了知识的“真经”,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创造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锻炼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经常运用预测读书法进行读书。每当一本书拿到手中后,华罗庚并不是迫不及待地把书打开,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开始闭目沉静地“思书”。他首先回顾过去所读的同类书籍的一般写法和通常观点,然后再预想:要是这个题目到了自己的手里,自己应该怎样来“做文章”。待这一切全部想好以后,再打开灯,起身翻阅。这一来,凡是其他书上已说过而且自己也熟知的内容,华罗庚就不再看了,而专门去读书中那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如此以来,自然举重若轻,使书读得既快又好了。

  预测读书法不仅在读书之前可运用,即使在阅读过程中也可进行。比如当你读到某一章节处时,不妨停顿下来,掩卷而思,预测一下,下文如何,内容怎样,然后在读书中加以验证。如果后边作者的论述和安排,果然不出你之所料,就说明在这一点上你已接近作者的思路和水平。如果后面的作者的写法出乎所料,就要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想通了,自己也就提高了一步。这样,不仅可以对书中独到的观点留下明晰的印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自己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预测读书作为一种研究性阅读,被大量运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等活动中。因此,在运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预测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善于寻找那些和预测有密切关系的书籍资料来阅读和分析。

  2.要对所阅读的资料做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描绘出事物发展的轨迹。

  3.要把书本上读到的信息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信息结合起来,加以对比、检验,把理论预测和实际预测结合起来。

  预测性读书的意义是很大的。理智的预测可以使人看到光明,憧憬未来;可以愉快地学到知识;能够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在学习上保持一股进取精神,进而达到科学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目的。

  敢于对生活进行理智的大胆预测,并辛勤地去探索,将能得到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2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