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计划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计划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计划一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 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 很多障碍。 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 牢固掌握所学生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 高教学效率。

  1、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 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 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 提高。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 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 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 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 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 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

  相互协调,合理搭 配。 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 制。(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 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 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 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 对信息进行联想; (2)产生关于新信息 的视觉表象;(3) 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 把进信息同别的事

  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 补充新信息的细节; (7)

  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 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 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 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 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 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 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 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

  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 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 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 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 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 为错字。 “黄” 如 字中间 “由” 写成 “田” 这是因为学过 , “田” 而不认识 , “由” 。 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 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 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 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 时张冠李戴。把 A 的偏旁移到 B 的身上,又把 B 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 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

  “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 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 巡视, 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 立刻跟进。 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 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 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

  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 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 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 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 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 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 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 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 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 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 C 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 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 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 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 B 第一次干预效 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 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 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 D 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 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工作是本学期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的主阵地。本学期我校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目的,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二、具体内容

  1、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

  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课题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越显得重要。本学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准备结题。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题小组成员的培训

  (1)每位课题小组成员每月自学有关多元评价及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知识,并书写读书笔记。

  (2)学校组织教师集中进行科研培训,交流讲座,促进教师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课活动。

  结合学校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课的活动,围绕研究课开展相互交流、促进教师相互提高。

  4、落实好课题实施计划

  (1)按照课题实施方案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各课题小组结合学科特点从多元角度拿出方案并认真实施。

  (2)教师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继续围绕个课题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研讨交流。

  (3)由课题组统一领导,落实好本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学校科研室跟踪指导,带领各小组不断修正补充完善。

  5、开展课题阶段性成果的撰写

  课题研究日程安排

  九月: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明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

  学校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实验教师上交本学期的研究计划。

  十月:按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围绕课题开展一年一度的第三届“青蓝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十一月:召开科研课题研讨会,修正完善,总结经验教训。

  十二月:集中科研培训

  实验教师上交阶段性实验总结。

  科研反思集锦

  科研成果汇总,编辑成册。

  小学语文专题研究计划三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我们如皋市高中全面融入课程改革是从2005年开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我在前两届学生中尝试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编演过古装课本剧《闺塾》,现代剧《茶馆》,现代版戏剧《长亭送别》。这些实践活动均取得过良好的效果,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给我们做老师的以很大的启示。我们就想把主动权多交给学生,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是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课程改革强调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且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让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尝试这个微型课题的理论依据。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在“编演课本剧”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把“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性”作为研究的目标,尝试研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挑战性。

  三、活动计划的实施

  我们的活动准备按四个步骤实施。即发动、动员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展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

  在确立了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之后,我们就进入第一阶段,发动和动员学生参与。我们课题小组的三位老师找来班干部,让他们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宣传工作,明确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是瞎胡闹。我们也听取了学生的意见,他们对编演课本剧也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一则是他们都十七八岁,正是朝气蓬勃、好展身手的年龄段;二则对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尝试本身就有一种新奇感、刺激感,而追求新奇刺激又是高中学生的天性,因此这一活动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拥护、支持。在问卷调查中高一(1)班支持率达97。3%,高一(2)班支持率达91%。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按计划在11月17号前顺利完成。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选择相应课文,编写剧本底稿,成立小型剧组,揣摩角色,熟悉台词,搜集相关资料,理解文本。

  先选择适合演的课文,经师生共同商讨研究,拟定了以下两篇课文作为编演的篇目,它们是高一读本必修二上的《药》和《群英会蒋干中计》。然后着手第二步骤,根据特定文本角色的需求,确定“演员”,成立小型剧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趣味和难度的过程。有的同学很想参与,又怕演不好;有的同学好表现,可没把握;有的好角色有好几个人争着演,这都涉及到同学们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增强同学之间感情的一次好机会,他们会在活动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促成某些意识的形成和加强。比方说特别腼腆的同学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自觉找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经过将近一周的物色,用推举、自荐等方式,分别组成了活动小组。高一(1)班初步成立了以季亚会、高晓冬、唐宏敏等为主的“群英会”小组,高一(2)班以王海燕、尤志兵、陈超等同学为主。《药》的小剧组分别由(1)班的张扬扬、赵青青、钱俊锋和(2)班的杨周、刘勇丽和杨龙龙等组成。而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沈晓枫和姚云庆老师则积极地做好指导辅助工作,他们从图书室借来了《三国演义》,到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为学生讲解相关情节,利用课余时间探讨修改同学们写的剧本底稿,帮助揣摩角色。这一过程预计在12月17号结束。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2006.12.18——2007.2.28)我们预计准备利用语文课或和辅导课,让学生展示成果。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将邀请语文组的同仁和年级上其它班级的代表参加观摩,并请他们给予指导和评价。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7.3),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设想通过三份表格收集反馈信息,分别是“说说我的心里话”评价表、“自我评价表”和“小组评价表”,结合我们老师指导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体会和启示,撰写结题报告,并及时上交研究报告。

2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