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7)

时间: 燕妮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篇十: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①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镉大米”也因此潜入人们的生活,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②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是肾脏和骨骼。目前,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③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过了WHO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④这种慢性镉中毒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在日本的上述地区,统计的成人接近两万(占了当地人口的绝大部分),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更大剂量(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不过,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数据来证明。

  ⑤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

  ⑥更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就显得更加重要。

  14. (2013·南充中考)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根据文章内容,文章先列出文章的说明对象“镉大米”,然后说明镉大米的危害,最后说明解决问题的的方法。这是典型的逻辑顺序。

  答案:逻辑顺序

  15. (2013·南充中考)第③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60、500、0.15、200、0.25”这些数字表明词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两类镉大米,一类是没超标的,一类是超标的,但没超标的不一定安全,二超标的也不一定不安全,关键要看大米的摄入量,这就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答案:说明方法:列数字和作比较。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高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有害,而低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就安全,还要看每天摄入量的大小。

  16. (2013·南充中考)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试题需要首先解释加点词语的大意,然后根据其所在的句子,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最有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明语言准确性所起的作用。

  答案:不能去掉。“可能”表猜测、推断,是说其他食物和水也许含有镉,并不完全肯定。如果去掉,就表示一定含有镉,与客观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7. (2013·南充中考)镉元素对人体危害很大,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预防镉污染。(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文章通过镉大米说明了镉对人体的危害,这类说明文在说明一种问题时,往往会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据课文提出合理的建议作为答案就行。本文就是在第⑤段提出了几条具体的措施。把这几点措施,分条整理即可。

  答案:①治理工业污染;②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③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④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2013·四川雅安市) ( 二) 阅读下面文段, 完成 17—21 题。( 10 分)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 10 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 1. 2 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 无能耗的 “雪能源” 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 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 层空调住宅楼, 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 米。一间雪库可积存 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 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 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 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 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 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 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 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促进血液循环, 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 12 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 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 从而加速人的衰老, 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 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户外 4 米高的雪堆, 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 8 月份仍可保持 2. 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 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 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17.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1 分)

  【答案】雪的功能 ( 答成 “雪” 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深入阅读文章,把握住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文章内容出发判断它的主要说明对象。这篇文章通篇都是雪字,很容易让人感觉它的说明对象是雪。细读文章会发现,它的中心内容(2至4)段都是在说明雪作为清洁能源的功能,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雪的功能”。

  18. 本文介绍了 “雪”的哪些功能? ( 2 分)

  【答案】①制冷 ( 或节能) ; ②空气净化; ③保健作用。

  评分标准: 只答对 1 点不给分, 答对 2 点给 1 分, 答对 3 点给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概括文段的能力。在理解文段的时候,一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如第二段反复出现“制冷”一词,它就可能是本段要说明的主要功能;二可以从关键句入手,如第三段的第一句话,不但道出了第二段的说明内容,还引出了第三段的说明内容。

  19.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作用? ( 2 分)

  【答案】①列数字。准确说明存雪制冷能节约大量燃油。②举例子。具体说明降雪积存起来可以制冷的功能。评分标准: 各 1 分, 每题若方法说错, 则该题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判定说明方法,分析其说明作用的能力。在判定说明方法的时候,一要根据平时的掌握的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准确地判定文章中出现的说明方法,二要仔细审题,找出在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两个说明方法,就是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分析作用的时候,一要突出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二要突出这句话的说明内容。

  20. 请围绕 “雪水”, 用一句话对第④段划线部分的句子加以整合。( 3 分)

  【答案】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 不含钾、钠等矿物质, 具有很强的渗透力的冰状超软水。

  评分标准: ①能写出 “雪水是……超软水”的基本结构; ( 1 分) ② “经过蒸发重新凝结”“不含钾、钠等矿物质” “具有很强的渗透力” “冰状” 四个信息有一遗漏, 则该点不得分; ( 1 分) ③四个主要信息排列顺序正确 1 分, 若有误, 则该点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整合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白题干中“整合”的意义,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其次,要从原句是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如“蒸发后”“重新凝结”“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冰状”“超软水”等;最后用合适的语序句式把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

  21. 下列理解和分析, 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 2 分)

  A. 雪内部的微孔结构可保持足够空间, 甲醛等有害成分可滤除 90% 左右。

  B. 雪水对人体有奇妙的保健作用, 对所有患者都有很好效果。

  C. 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 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 25 米, 边长 100 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 20 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

  D. 随着年龄增长, 人体内冰结构水日益不足, 加速人的衰老。俄罗斯医学专家认为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有好处, 可延年益寿。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细心读文,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最适用的一种方法是,先从文章中找出与选项相关的内容,再把选项与之相互对照,找出它们细微的差别。通过比照发现,A项中说的是把雪攥成雪团时的情况,B项中雪水的保健作用只对部分患者,C项中实验数据表明的是户外存雪的数据。只有D项是正确的。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篇十一: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5.唾液有哪些作用?(2分)

  答案示例: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茁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自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答出两点即可,2分)

  16.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17.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 删去?为什么?(3分)

  答案示例:不能(1分)。“几乎”指大部分,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随意不能删去(2分)。

  18.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请举出两例。(2分)

  答案示例:含羞草受到触摸就会闭合;痒痒树受到触摸时,树枝会摇摆;猪囊草会捕捉小昆虫;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等。( 写出两点即可,2分)

  (2013·滨州市)(三)说明文阅读(10分)

  猪饲料中的砷是砒霜吗?

  ①2013年3月份,黄浦江上游水域漂浮万头死猪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网络上有报导称黄浦江死猪漂流的真相是养殖户为了让猪更有卖相,在饲料中违规添加了有机砷,也就是砒霜(《水浒传》里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喂食四五个月后导致猪内脏腐烂而大批死亡。这死因见不得光,这样的死猪肉又不敢拿去市场上卖,养殖户只好把死猪抛到河里了事。大家都往河里一丢,猪尸们就在黄浦江大游行了。

  ②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砷这个物质。

  ③通过对大量的猪、羊和鸡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砷是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动物的生长,可以起到一些积极作用:杀灭肠道内的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具有类似于抗生素的作用;增强肠壁的通透性,从而促进肠道细胞的代谢,并与维生素B12和一些抗生素有协同作用,促进生长;舒张毛细血管、改善皮肤营养,使皮肤粉红,毛发光亮,改善商品猪的品相,对改善鸡蛋颜色也有帮助。

  ④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砷化合物一度成了世界畜牧业的普遍做法。不过,符合规范的砷添加剂都是有机砷制剂,因为无机砷具有很强的毒性,而无机砷中三价砷的毒性又大于五价砷,砒霜中的砷就呈三价。畜牧中使用的有机砷制剂多数是氨基苯胂酸和硝基羟基苯胂酸,它们和砒霜是两回事。

  ⑤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有机砷被动物摄入后数小时后,90%以上即会以甲基化产物的形式排出体外,在组织内的沉积量很少。

  ⑥饲料中的有机砷制剂并没有致癌性,也没有明显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但长期大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集,引起慢性中毒。这种中毒过程缓慢、不易察觉,症状有精神沉郁、触觉减退、运动障碍等,可见主要是对神经系统的破坏。

  ⑦欧盟在1999年禁止将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但美国、拉美、日本等地仍在广泛使用。3月份沪浙地区猪集体死亡事件让人们再次将视线投向有机砷制剂。网络传言认为,猪群突然爆发死亡是由于三四个月前喂食了有机砷制剂,在四五个月后“毒发身亡”之前预计可以屠宰,但由于屠宰期延后就集体内脏腐烂而死亡。然而即使有机砷有一部分能在动物体内转化为无机砷,它发病也不会有如此精确的“潜伏期”,不会具有这种造成近万头猪同期死亡的定时炸弹般的功能。

  ⑧正常合规使用猪饲料有机砷添加剂并不会造成猪的大规模死亡。但是因为猪本身并不会在体内存留太多有机砷,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砷元素随着粪尿等途径排入了农田、水体等自然环境。由于细菌等微生物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的有机砷容易转化为无机砷,并通过食物链不断累积,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实。如果继续大量使用有机砷制剂,那么它仍将会为自然界的重金属循环不断补充材料。为改善生存环境,逐渐抛弃有机砷制剂,寻找更加环保健康的添加剂作为替代品是大势所趋。

  16.文章开头先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17.砷元素有哪些积极作用?请分点简要概括。(2分)

  。

  18.第⑥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

  19.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

  20.文章第⑦段已经回答了题目提出的问题,那么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

  16.①引出说明对象(砷/有机砷/有机砷制剂);②从社会热点入手,引发读者关注;③使文章更贴近社会.实用性更强。

  17.①灭菌杀虫;②促进生长;③改善品相。

  18.“长期”说明食用时间之长,“大量”说明摄入量之大;如果删去就变成短期微量摄入也可以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数小时后”90%以上会排出体外,准确地说明了“有机砷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很低”。

  20.示例一:补充说明,在得出结论后,又补充说明猪排泄的有机砷会转化为无机砷污染环境,使文章内容更全面。[来源:数理化网]

  示例二:警示我们要保护环境,要为改善生存环境不懈努力。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和答案篇十二:咖啡因对人的运动有什么影响?

  咖啡因大概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中枢神经兴奋剂了。它存在于多种植物、食物(咖啡、茶、巧克力、可可、可乐等)以及非处方的精神类药物中。通常,人们认为咖啡因是一种营养型的机能增进剂,但实际上它并不具有营养价值。咖啡因摄入后会迅速被吸收,1~2小时后在体内达到最高浓度。体内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吸收咖啡因,因此它可以潜在地影响体内各个系统。未被吸收的咖啡因在肝脏被降解,随尿液排出体外。

  在运动方面,有学者认为咖啡因能增强机体耐久型运动的机能。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进而促进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自由脂肪酸的释放;参与运动的肌肉在运动初期会优先动用这些脂肪酸,降低身体对肌肉中碳水化合物(肌糖元)的需求,节约出来的肌糖元为后续的运动提供能量,因此可延迟疲劳的发生。最近的实验室研究显示,在运动开始前1小时摄入3~9毫克/千克体重的咖啡因,能显著提高受试者在耐久型运动如长跑和长距离自行车运动中的表现。咖啡因如何增强机体耐久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运动早期肌糖元的节省发生在咖啡因摄入之后,但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实这是咖啡因增加骨骼肌中自由脂肪酸的直接结果。另一方面,咖啡因能增强机体在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表现。持续约5分钟耗氧量为最大耗氧量90%~100%的运动强度下,机体需要从有氧反应和无氧反应两个来源同时获取能量。这种情况下,咖啡因对运动机能的提升,可能是由于咖啡因直接促进肌肉中无氧反应的能量供给和肌肉收缩,也可能是由于咖啡因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组分对努力尝试程度的感知。

  总之,运动开始前摄入咖啡因,能增强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以及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身体机能。不过这个结果来自在实验室内对专业运动员以及训练有素的业余选手开展的研究,还有待于真正来自运动场的研究确证。

  (选自《科学世界》2013年第6期张丽娜)

  6.下列有关咖啡因作用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些研究发现,在运动开始前摄入适量的咖啡因,能增强人在长时间耐力型运动以及短期高强度运动中的身体机能。

  B.20世纪70年代的研究发现,咖啡因能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浓度,进而促进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自由脂肪酸的释放。

  C.大量实验充分证明,运动早期肌糖元的节省 发生在咖啡因摄入后,这是咖啡因增加骨骼肌中脂肪酸的直接结果。

  D.通常,人们认为咖啡因是一种营养型的机能增进剂,其本身并不具有营养价值。

  7.根据原文,下列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咖啡因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中枢神经兴奋剂。

  B.体内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吸收咖啡因,因此它可以潜在地影响体内各个系统。

  C.咖啡因只存在于多种植物、食物中。

  D.咖啡因对运动机能的提升,完全是由于它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组分对努力尝试程度的感知。

  8.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人在高强度运动中,身体对肌肉中碳水化合物的需求量比平时大。

  B.人喝了大量可乐后,排出的尿液中可能含有咖啡因。

  C.睡觉前,喝大量的咖啡或浓茶后往往不容易入眠,是因为它们里面含有可延迟人体疲劳的咖啡因。

  D.来自实验室内对专业运动员以及训练有素的业余选手开展的研究,比真正来自运动场的研究更具说服力。

  6.C 7.B 8.D

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