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一种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种内心的力量》阅读材料

  事实上,“德”是一个人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融入社会正义洪流并建构自己个人生活的保障。《周礼•地官》注里说:“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内心的操守。世事衰变,但这样操守是不能改变的。具体地说,“德”要求一个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争不畏权贵。所以,“德”说白了,就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温家宝强调说学人应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正是这个意思。温家宝使用的典故出自陈寅恪给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1953年12月1日上午,陈寅恪强调了这个说法,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所以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是。”陈的这种坚守自己信念的“偏执”,正是来自自己内心强大的力量。晚清的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倍感自身改造世界能力有限,但是,却依旧说“颓波难挽挽颓心”,强调不同流合污、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的诉求。

  在这里,丧失了“德”,也就丧失了自己生活行为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丧失生活真正的快乐。一旦自己的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等于将自己的心境、情感和观念都一股脑变成了具有使用价值而丧失了价值的东西。没有比丧失了“德”——这种内心的力量更让一个人彷徨无助的了。当我们觉得权力和资本带来的享乐是无限诱人的时候,却无法想象,一旦将“德”贩卖出去,人会丧失内心的支撑力量,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

  (节选自《“德”的三重力量》,《人民论坛》2013年第28期)

  《一种内心的力量》阅读题目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德”本义是做得正、看得直,行为和观念要配合,说明中国远古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要行正思直。

  B.在古代,“德”的含义非常深远,庄子认为“德”具有宽容、博大、深远和化育的内涵,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德配天地”是指要像天地一样有大德,而人们在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执行“德”并不符合“德配天地”的要求。

  D.“德”作为一种社会能力,强调人要很好地跟社会生活、跟他人适应,强调“容纳”、“包容”和“适应”能力。

  E.“德”是人们生活行为的指导,我们如果把“德”变成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买卖的商品,那就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13.关于“德”是一种内心的力量,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强调用“德”来支配自己的行动。

  B.陈寅恪认为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就是用“德”来管理自己的内在观念。

  C.坚守内心的“德”的力量,使得龚自珍面对世道变迁,仍能强调不同流合污。

  D.温家宝强调“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就是强调要坚守“德”这种内心的力量。

  14.作者认为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是“德”的体现的理由是什么?(4分)

  15.在电视剧《蜗居》中,官员宋思明不断地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产商等资本家做权钱的交易。他在应酬了一天之后,满身疲倦,空虚寂寥,他疯狂地打电话给他心目中的“纯真女孩”海藻,偏执地寻求精神的慰藉。请结合文中的观点,简要分析。(4分)

  《一种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

  12.BD(A.中国远古的人们“开始”意识到要行正思直。C.“不能仅仅”从生活的琐碎细节中实现,“更”要有养育万物、涵容百态的能力。E.原文是“失去生活真正的快乐”。

  13.B(陈寅恪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

  14.“德”是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管理自己的生活的内在观念,是一种自己内心的操守。(2分)“德”是一种来自天地正气的内心力量,要求一个人以“天地”为视野,建立起自己做事做人的基本准则,并且为这个准则敢于抗争不畏权贵。(2分)

  15.人失去了“德”这种内心的操守和信念,就会失去生活真正的快乐,陷入空虚,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2分)宋思明将操守道德变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也就丧失了“德”,因此也就丧失内心的支撑力量,丧失生活真正的快乐,陷入偏执的精神境地。(2分)


  看了“一种内心的力量阅读答案”

7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