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材料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也成功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深入人心。

  所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并非迷信,而是儒家历史理性的结晶。它以儒家的成德之教为思想基础,强调德行修养和与人为善才是一个家庭长期繁荣兴盛的根本保障,不但在义理上可以说得通,在现实中也有经验的证实,反映了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

  (摘自《光明日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题目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传》所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虽然也含有报应的含义,但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不同,与西方的德福观也有区别。

  B.儒家道德修养超越了功利主义的考虑,目标是成为君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

  C.明白义利之辨是成为儒家君子的首要条件,君子为了仁义不但可以放弃一些个人利益,而且必要时可以牺牲自己。

  D.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却追求道德在更大范围、更长远的时间对人生和社会的益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孟认为,仁义是天道,也是人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可以让生命获得永恒的意义。

  B.钱穆先生的研究表明,儒家君子居仁由义非为“余庆”,非惧“余殃”,道义本身就是他们的目的。

  C.在儒家那里,“积善之家”的“家”被赋予了时间因素,常用来指那些传承久远的家族。

  D.“阴德”之说在乡村常常应验,而在城市中不易觉察,表明儒家古老透彻的人生智慧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通过与佛、道及西方哲学的具体对比,深刻地阐释了儒家报应观念的独特性。

  B.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说明儒家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只是解决了德福表面上的矛盾。

  C.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展开论证,让读者对“积善”的意义有一个新的认识。

  D.本文从“积善”与“报应”这一话题出发,从个人修养、家族传承和社会效应三个层面阐述了儒家独特的福报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答案

  1.B解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积下‘阴德’”错。儒家君子如果有“给后代积下‘阴德’”的目的,也就不能说是“超越了功利主义”了;原文第三段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2.D解析:原文倒数第二段开头说,“阴德”之说在城市中不易觉察的原因是“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

  3.D解析:A项,文中没有把儒家因果报应观与佛、道“具体”对比;B项,文中引入康德对现实生活中德福矛盾现象的解说,是为了引出儒家德福观的内容并与之对比、衬托;C项,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看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阅读答案”

7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