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丰乐亭记与醉翁亭记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丰乐亭记》原文阅读

  《醉翁亭记》原文阅读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②顾:向四周看。③幸:庆幸。④因为本:于是就根据。⑤道:称道。

  相关阅读习题

  17.解释加点的字或短语。(4分)

  (1)林壑尤美( ) (2)山行六七里( )

  (3)晦明变化者( ) (4)修既治滁之明年( )

  (5)窈然而深藏(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19.选出下面对甲、乙两段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

  A.甲段中“环滁皆山也”从大处着笔,简练而形象地写出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B.甲、乙两段中“名之者”“山水之乐”“修之来此”的三个“之”的用法相同。

  C.甲、乙两段均写到了“四时之景”,但各自描绘的景物特征有比较大的差异。

  D.甲、乙两段花大量笔墨描写山泉,绘声绘色,细腻真切,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0.结合乙段的具体内容,说说欧阳修取名“丰乐亭”的深刻用意。(4分)

  相关阅读习题答案

  17.(1)特别(2)沿着山走(3)阴暗明亮(4)管理滁州(5)深远、幽邃的样子。(共4分。答对一个1分)

  1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喜欢它地方僻静而事务简单,又喜爱它风俗安适悠闲。(共4分,每句2分。小错可以不扣分)

  19.A(共2分)

  20.参考:寄情山水的情趣,与民同乐的思想,岁物丰成的祝愿,风俗之美的赞扬,无事之时的珍惜。(共4分。答对第一点2分,后面每答出一点得1分,给满4分为止,若有其它答案,备课组商讨后确定)

  《丰乐亭记》阅读赏析

  这篇散文,是醉翁亭记的姐妹篇。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丰乐亭写于庆历六年(1046)。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初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已初步恢复元气。州西南琅琊山为游览胜地,欧阳修政事之暇,颇喜寻幽访胜,辟地筑亭。此文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

  无论是记述还是描绘,全文都是围绕“乐”而写:建亭取名为神经是思乐;与滁人共游为“乐”,是享乐。乐在亭中,乐在山川,乐在和平安定的岁月。

  欧阳修的散文,语言简洁,含义深远。全篇不足500字,却多角度、深层面地写出了“丰乐亭”的“乐”意。

  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他的《醉翁亭记》让人跟着“醉”,他的《丰乐亭记》让人跟着“乐”,真不愧为传世的姊妹篇呀。当然,还必须认识到,这两篇散文都间接地、含蓄地抒发了作者“乐”与“醉”之中的愤郁和不平。

  《醉翁亭记》阅读赏析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颇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庆历五年春,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文章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