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

时间: 如英2 语文学习方法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一)

  会上,这位爱整人的教师首先站起来发言,历数被揭发者的条条罪状,要人家承认。其它教师对此非常愤恨,但又怕受牵连,只得随声附和着喊:“交待吧,交待吧”。被揭发者一言不发。

  这位爱整人的教师说:“你想顽抗到底吗?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怎么一言不发?”这时一位老教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指着这位爱整人的教师说:“我们都是革命群众,谁是牛?谁是虎?”工宣队长一拍桌子,厉声喝道:“是啊,你把革命群众比作牛、比作虎,是何居心?你今天揭发这个,明天揭发那个,我看你最反动,先把你专政起来!”于是,这位整人的人成了大家批判的对象。

  第二天,这位整了很多人的教师,被工宣队指派打扫厕所,成了一名清洁工。学校从此也安稳了许多。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二)

  一公交车的挡风玻璃上,贴了四个大字:注意安全。

  不知什么原因,“安”字上面的宝盖头不见了,“全”字下面的王不见了。

  每个上车的男士都要先看看玻璃上的字,然后再扫一眼车里的女人,有人还窃窃私语说:这车上的女人里肯定有小偷。

  有位女士感到受了污辱,向司机提出抗议,这才被换掉。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三)

  某镇一面临街的白墙上有一幅标语:超计划生育,一戴环,二结扎,三罚款。

  一日逢集,一位修补轮胎的个体户来到这面墙下摆摊。他拿出自己的招牌布挂在墙上,招牌布是一块白布,与墙的颜色一样,上面写着“电焊火补”四个字,字的颜色、字体、大小与墙上的标语很相近,这块招牌布正好压住了标语中的“罚款”两个字。

  是日,率领县计生委主任到各乡镇检查计划生育工作。一路上,对看过的几个乡镇的计划生育工作都不太满意。计生委主任向介绍说,某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搞得最好。于是,就来到这个镇,想总结一些经验在全县推广。

  当他来到镇上看到这幅标语后,对计生委主任说:“不行不行,这个镇的经验不可取”。并立马把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找来,进行了批评:“虽然计划生育是国策,是硬任务,但也不能搞得过火。戴环可以,结扎可以,电焊火补万万不行,会出人命的。”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四)

  这是巩汉林前不久在电视上讲的有关赵丽蓉老师的一则笑话,赵丽蓉老师识字不多,以前在识字班时,老师教“追”字,她就画两个小人一前一后跑,后来考试时恰好考这个字,可她一紧张忘了,旁边的人提示做动作,她还是想不起来,有人就用手指往鞋上锥,她一看明白了,“我知道了,念攮(nang)”。赵老师的笑话不乏其人,我就亲眼目睹了这样一幕。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五)

  X检查团到一农村去检查,大队的召开群众大会以表欢迎,书记拿出会计写的欢迎词,原句是这样的:“我们热烈欢迎X检查团长途跋涉来到我们这,这是对我们的关怀,我们表示欢迎(你念到此处停一停,此处可能有掌声)...”而书记却是拖着长声这样念的:“我们热烈欢迎X检查团长,途跋涉同志来到我们这,这是对我们的关怀,我们表示欢迎,你念到此处停一停,此处可能有掌声...”众人笑得前仰后合,会计小声说“错了,你念错了。”书记把眼一瞪,“没错,就这么写的。你们笑什么?”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六)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经验,凡不认识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如果按“认半边”的老经验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十分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情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情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按照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纠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附近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笔者去滩浒岛参观发展渔业生产情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七)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

  “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八)

  某老板的商品介绍上把“零售”写成“另售”,有人纠正道:“'另’字写成别字了。”老板反唇相讥:“你弄清楚,'别’字还有一立刀呢!”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九)

  某商人做广告时,把“锡纸”写成“昔纸”。有人指出:“'昔’字是个错字。”商人嗤之以鼻:“哼,'错’字还有金字旁呢!”

  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十)

  说古时候有一个土财主,喜欢读书人,给自己的千金小姐找了一个读书郎并入赘。结婚后财主送女婿在外地继续求学。读书郎爱读书不假,只是写字潦草,还有错别字。有一天,在外寒窗苦读的书生非常思念家乡,此时正是杏子熟落的季节,他平时很爱吃杏,于是提笔给岳父写了一封家书,让岳父买一些杏寄来。

  老汉看到信,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因为女婿把杏写成了“否”。老汉猜字行动,买了一筐小黄杏给女婿寄去了。于是有诗云:

  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老汉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

看过“关于语文的幽默故事”

4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