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方法 >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卢沟桥烽火说课稿

时间: 子文2 语文学习方法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7月7日深   全副武装             喝 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第二天凌晨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             悄悄

  可耻下场             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

  出示词语,指名读。

  1.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喝问

  气势汹汹  严词拒绝

  首先    还击

  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

  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

  日军   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狼狈   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

  日军    我军

  抱头鼠窜  悄悄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

  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指名复述

  (6)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

  (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3)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的抗击侵略者的呢?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四、延伸作业

  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卢沟桥烽火》说课稿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其中目标2、3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险恶用心是教学的难点。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首先,以歌典《松花江上》作为背景音乐,配上教师激愤的讲述“九一八”事变,用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然后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由此揭题,理解“烽火”,再解题、读题。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扫清阅读障碍。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划出描写时间的词句,并指导学生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估计学生能整体把握住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就第二课时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一、明确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体会日本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课始,通过“谁能简要说说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导学生复习文章主要内容。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蚕食”“妄图”等词的理解,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图以及了解“咽喉”在人体中的重要位置,使学生体会卢沟桥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

  二、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的爱憎感情。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此,我作如下预设: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比如理解“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这一句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挑衅”,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挑衅行为?”再引导学生从“全副武装”“偷偷地”“气势汹汹”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事变发生完全是日寇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再如,学习我国守军顽强抗击侵略者这一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读一读相关语句(第4、5自然段中);接着,圈一圈关键词语理解“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举起大刀”“冒着炮火”“冲出”“砍去”等;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板书:英勇顽强)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板书:蛮横狼狈)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让学生自由选择两军表现部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有可能都选择朗读描写我军部分,这时我将以“只要你读出对日寇的无比憎恨,你同样是一名勇敢爱国的少先队员!”这句话来引导学生作出选择。如果学生感受不深,我就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联系电视电影中敌我双方的形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强烈的爱憎感情。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5、编写提纲,练习复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三、感到形势之危急,激发强烈爱国情

  “日寇亡我之心不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该怎么办?估计有学生会说到:我们必须响应党的号召,这就自然过渡到“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句话的学习。媒体出示这句话,我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讨论“这三个危急能否调换顺序?”,使学生明白“绝对不能!”因为这三个危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平津有难,华北就保不住,华北有事,中华民族就危急!同时,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卢沟桥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这句话,深入体会咽喉要道——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至此,学生就会明白,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目的——侵占中国。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树立不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誓不罢休的坚强决心,从而体会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坚持抗战的民族精神。

  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何在?引读最后一段后教师总结,使学生明白从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八年抗日的艰辛历程。

  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反映抗战的影片或电视剧,把最感动自己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一起讴歌英雄的爱国精神。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           日寇

  英勇顽强         蛮横狼狈


  看了“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