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中考 > 中考答题技巧 >

2017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时间: 嘉欣2 中考答题技巧

  (一)、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关键词的赏析: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7、阅读步骤: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

  第四、“十六字”方针。

  1、字不离词。 2、词不离句。 3、句不离段。 4、段不离篇。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考察类型 :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答题策略: ⑴、该词的本义;

  ⑵、该词的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⑶、该词在本句中的含义(对句子内容的理解),结合句子作答;

  (4)、该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义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

  1、抓关键词、抓修辞手法、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句义)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 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3、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渲染气氛、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突出主题 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 (作用:比喻使 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 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 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 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 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五)题目的作用 :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带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六)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运用联想)

  1、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

  2、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4、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1、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2、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3、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看了2017年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还看:

1.2017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2.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3.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4.2017中考语文:阅读中审美鉴赏类题目答题技巧

5.2017中考10种语文解题方法

6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