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习励志 > 学习的作文 >

关于革命的读书感悟体会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的作文

  中国革命精神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先进政治文化在精神形态的凝练和科学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关于革命的读书感悟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革命的读书感悟体会一:

  《张思德》观后感1500字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怀念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一名极其普通的士兵,打过仗、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他毫无怨言,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他在战争年代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愉快接受组织的安排。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同志奋力将战友推出炭窑,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他的一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却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所有的人。他那讷言敏行、无私奉献的崇高也将我的心灵强烈地震撼。原来在最平凡、最角落里的工作同样能够做出最辉煌的成绩。原来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要轰轰烈烈,平淡之中同样可以建功立业。平凡寓于伟大,伟大出自平凡,张思德同志用仅有29岁的短暂而宝贵的生命为这句话作了很好的注解。正是“坚冰作于履霜,寻木起于蘖栽”,坚实的冰由不堪踩踏的霜雪过渡而来,八尺的树木由短短的嫩苗培育而来。而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正是由广大基层工作的积累而显得壮阔宏伟。现在,我原来的那一腔要为我们共同的事业激情奋斗的热血渐渐回归了理性的平静:做好现在该做的事,坚守好平凡的岗位,专心于学业,努力与日常琐碎的工作,平凡之中同样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辉。

  看完影片,“张思德同志为什么能够毫无怨言地安于平凡的工作,无怨无悔得付出?”的问题一直萦绕耳迹。同时,焦裕禄心系兰考人民,累倒在工作一线;孔繁森情系藏族同胞,长期在西藏工作;任长霞用满腔热血实践她“还百姓公道,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诺言……,一个个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也在脑海中不断浮现。他们都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优秀实践者,都是忠实于人民大众的好公仆。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以党员标准约束规范自身言行,为何自己的党员素质与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们仍然遥亘千里之远?

  想起上党课时一位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素质,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忘掉之后所形成的一种习惯”。《礼记》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就是指在独处时或在私下场合也能守正不挠、谨慎不苟。在没有了标准的约束之后,在一个人真实的意识之下,面对一些问题时应该如何去做呢?顿悟就在顷刻之间:原来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早已不受标准的约束,所谓的标准已经渗透了他们的思想。他们本身就是一则现实的标准,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而自己的党员素质之所以不高,是因为对我来说,标准依旧是标准,我需要时刻用标准去约束自身的言行,而并没有像那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们一样将标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使标准成为自己潜在的意识。

  没有思想指导的行动,那只是盲从;不是在自己真正意识之下的行为,经受不住时间与困难的考验。我们中国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和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将党员标准升华为自己的思想,用科学正确的思想指导行动,用行动推动我们共同的事业的蓬勃发展。 无论平凡,不论伟大,都是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增砖添瓦。只要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能将标准转化为思想、意识,保持“慎独”,那么,我们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将在我们的同舟共济之下不断向前,使得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如日中天!

  关于革命的读书感悟体会二:

  电影《董存瑞》观后感1500字

  红色经典影片《董存瑞》,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艺术手法也比较简朴,但仍然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心理震撼。

  董存瑞从小就心怀保家卫国之心,但董存瑞的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植根于坚定的理想信念之中。董存瑞出生于贫苦农家,从小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日本鬼子压迫之苦,对党充满着深厚感情。他13岁当上抗日游击区的儿童团长,被人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 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董存瑞还非常小,那时他已经当了民兵,他与好友郅振表一起去报名想参加八路军,赵连长没有收留他们,因为他们的年龄小,思想还不成熟。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参加八路军的愿望。

  影片中,当日寇在临近全面溃败的时候,仍作垂死挣扎,向解放区进行了一次疯狂的进攻。郅振标在区委书记王平的率领下,参加了掩护乡亲们转移的战斗,王平受重伤牺牲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深深地教育了董存瑞。他逐渐成长起来。他在战火中参军、入党,成长为主力部队的爆破班长和战斗英雄。人民军队的熏陶和革命战争的洗礼,使他的内心形成了“为了革命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的崇高理想,升腾出“党交给的任务,天塌下来也要完成”的坚定信念。

  反扫荡后,董存瑞和郅振标终于找到了赵连长,同时参了军。在一次战斗中,他光图痛快地打鬼子,忘了纪律,发的十发子弹一口气打了九发而无收获,而别人都有收获,缴到了战利品。他十分难过,也受到了批评,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董存瑞决心在战斗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从此,他进步得很快,多次参加战斗,还入了入党,成为了一位具有高度觉悟的、机智勇敢的好战士。

  打败日本之后,人们狂欢庆祝胜利。而内战却开始了,解放战争又拉开了序幕。

  1948年5月,解放军转入了全面反攻。在进军隆化时,董存瑞被选为突击爆破队长。战火硝烟中,他们队在炸毁敌人最后一个碉堡后,突然发现敌人的暗堡。董存瑞带着炸药包冲到了暗堡下面,架炸药的支架用光了,但总攻的时间到了,眼见战友遭敌暗堡射击,一个个倒下去,为了减少伤亡,他勇敢地手托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架与敌人的暗堡同归于尽了。董存瑞牺牲了,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也换来了所有人对他的尊敬。董存瑞手举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壮举,已深深定格在人们记忆的深处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震撼,。他的壮举成为整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华夏儿女意志品质的写照,成为一个永远不朽的雕像,成为一种战斗精神的伟大丰碑。正是靠着这种意志、品质和精神,中华民族才从胜利不断走向更大的胜利。

  董存瑞的战斗精神是靠刻苦训练铸就的,是以高超的军事技术为支撑的。董存瑞常说:“打狼要有真本领”。他的战斗精神不仅表现为“不消灭敌人,誓不回来”的坚定决心,也体现在“平时苦点没关系,练好了本领可以多消灭敌人” 。他非常好学,平时训练中很能吃苦,并注重在战斗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所在部队出名的技术能手,带领的班被树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隆化战斗打响前,凭着过硬本领,他被上级委以爆破组组长的攻坚重任。由于作战勇猛、军事技术好,从参军直至牺牲前,董存瑞先后荣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勋章。

  董存瑞的战斗精神蕴含着机智、谋略和创新。董存瑞有主见、有个性,干什么都爱思考和琢磨,注重把勇敢和智慧结合在一起。平时训练中,既有一股“虎劲”,也爱动脑子,多次在比武中夺得“爆破元帅”;战斗中,他善于正确领会和把握上级意图,细致分析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做到灵活机动、随机应变。因此,他的战斗精神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牺牲精神,同时也凝聚着智慧。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可供穿越,没有炸药包可供举托,但是,董存瑞的那种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却依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巨大精神动力。特别是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新形势,军队要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中共党员,我们就必须拥有董存瑞那种勇敢的战斗精神,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惜牺牲一切的意志品质,就必须要有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董存瑞用他的身躯为革命战争铺平了道路。他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永垂不朽,他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光耀后世。他死得光荣!

  关于革命的读书感悟体会三:

  红色电影《地道战》观后感1000字

  记得第一次看《地道战》,已经是小时候的记忆了,那时的感觉也只是觉得好好看,中国人民好聪明,好团结,日本人好坏,日本鬼子就应该这么好好治治,对中国这么不可以,狼子野心。这是一部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已经说不上来看过几遍了,甚至说有些台词依稀记得。在那个带着红领巾的年代,一部这样电影足以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充满了对冀中平原的向往,对地道战的好奇,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广大人民的崇敬之情,还有留在童年记忆中的种种画面。更让我想起了当时同一类型的好几部抗战题材的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雷》。同样那么有震撼力,画面感。50、60年代的电影是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的,即使过了半个世纪,再次放到我们的眼前,依然可以像看一部熟悉的新片一样沉浸在里面。这是黑白电影的魅力,亦或是老一辈艺术家表演的魅力,也许是那个时代的魅力。

  众所周知,自1937年,鬼子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就开始了与敌人的艰苦作战,其中不少是在山区和平原的游击战,《地道战》讲的就是一个平原人民应用“地道战”这一战法,成功打败敌人的经典教育影片 。“村自为战,坚持斗争”的民兵和村民在八路军武工队的战术指导和兵力协同下,以声东击西的麻雀战和出神入化的地道战反日寇扫荡的故事:从独立到贯通,从躲藏到出击,从村内到野外,从防御到进攻,从各村到炮楼,从一用到多用……最后还配合八路军独立团和区游击中队作战…将日本侵略者一步步打败

  这次再次重温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同样很深。特别是电影中的一些细节,那些黑白的影象,朴实的话语,虽然没有现在影片优越的画质,立体的效果,但仍然可以震撼心灵,引起共鸣,同样可以感动我们,这就是时代的力量吧。《地道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年长者发现鬼子进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顾一切跑到村头大树下去敲钟,全然不理会鬼子的威胁与枪口的子弹,毅然地以敲钟的方式告诉大家鬼子的到来!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全村村民的安全。用最平凡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样的爱国情操在抗战的年代显得尤为感人,正是一批批不怕死的中国人民造就了现在的中国,正如国歌里所些: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反观当今社会,多少人变得麻木不仁?药家鑫案?小月月事件?种种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那么是时代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每每看这种爱国电影,总是让我感觉有些辛酸。是战争让我们从封建的社会里走了出来,仅仅是形式上的吗?不!我们的心不能没有血和泪。

2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