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场上的阅读方法指导
摘要: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注意其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行文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中考考场上的阅读方法指导
一、三大文体
1、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
2、议论文
3、说明文
二、四大阅读思维
1、标题---线索---关键词
阅读任何文章,我们都要注意其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行文的线索,抓住这条线索,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如《背影》,即是以“背影”为线索,来描写父亲的四次背影,表现父子之间的挚爱亲情。
《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是标题,手的变化是线索,描写手的形容词则是关键词。母亲的手从美丽、柔软到粗糙,展现出母爱是无私、伟大的。
2、三大素材组合方式: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
(一)并列式
大量的文章经常从时间的角度,或人、事、物的特征的角度等,使用并列式的素材组合方式。
人生需要磨难:贝多芬晚年失聪,却创作出《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的弟弟、同事被炸死,但他坚持试验,终于发明了甘油火药;司马迁遭受宫刑,忍辱负重,完成《史记》;韩信屡战屡败,但毫不气馁,最终赢得胜利。得出:磨难是成功的催化剂。
(二)递进式
叙事性的记叙文为了体现事情的前因后果,议论文、说明文为了体现事理的递进,往往采用递进式的组合方式。
飞翔的翅膀:我考试失利,无精打采;路边的小鸟扇动翅膀经历数次失败,终天学会飞翔;我受到启发,开始转变态度,勤学苦练;我考出了好成绩;我终天知道了勤奋就是人生成功的翅膀。
(三)对比式
记叙文(散文、小说)、议论文,为了更加鲜明地体现文章的主旨或结论,使读者形成鲜明的印象,往往会使用对比式的素材组合模式。
注意:一篇文章往往不会孤立地使用某一种素材组合方式,多数情况下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3、具象---抽象
所有作品中均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含义。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形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习惯,就能迅速解除标题、词句深层含义等此类题目,并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具象(事、物、景)----转化----抽象(深层含义)
如《等待自己花开的季节》:我们看到标题,迅速捕捉到“花开”、“季节”的关键字眼,转化的逻辑思维过程可以展示如下:
花到了合适的季节会渐渐绽放----人经过一年年的长大,会渐渐成熟-----花开=成熟、成长、成功、自我价值的实现。
再如:梅花:耐寒------坚忍 天空:广阔----包容
墙:阻挡---隔阂
桥:连接----沟通 飞鸟:飞翔------渴望自由
4、小处着眼,大处着手
我们在做阅读题时,会发现大量考查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等类型的题目。如果我们孤立地盯住这些词句,理解起来就会觉得无从下手。而如果我们把握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方法,就会大大降低答题难度,增加答题正确的几率。
我们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上述内容:
X=题目中考查的具体词句的含义
Y=词句的本义
Z=对具体语境、文章主旨、人物性格特征、作者情感等方面的整体感知。
即:X=Y+Z或X=Z
三、四步解题
代入---检索---提取---加工
四、三种题型
1、筛选信息类
筛选信息,从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句子。
首先将题干代入原文,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联系上下文,顺藤摸瓜,向上或向下检索并提出相关内容即可。
《我的同桌》:同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勤劳+节约+热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