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考 > 高考辅导 >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

时间: 嘉欣2 高考辅导

  现代文阅读提分升级答题公式

符合人物身份、地位、遭遇、个性、心理的细节描写。

抓住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神态动作、特定心理、个性化语言等直接描写。

抓住侧面描写

旁侧的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感受、评价。

抓住事件情节

关注情节设置的刻意讲究之处,关注事件反映出来的人物特质

抓住环境描写

渲染烘托人物性格、心理、命运、结局

  (二)景物描写特点作用题答题格式:手法使用+解释分析+内容作用+主旨作用+表达效果

景物描写

关注修辞,意象,画面,声色,动静,观察角度,意境等。

作用

渲染特定气氛,交代事件背景,为内容、情节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烘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预示人物命运,

展示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

推动情节发展(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推动情节),

揭示文章主题。

  (三)常见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答题格式:找出手法+具体解释+作用效果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出现喜、怒、哀、乐、愁、怨等情感词句。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象征)、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即事抒怀)

借用典故(借典抒情、委婉含蓄

对比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衬托

(反衬)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另一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烘托

渲染

通过环境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类比

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象征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以小见大

通过小事件小事物表现大事件大道理,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白描

使用简练的笔墨勾勒事物、不加烘托、不加渲染、不设喻、不修饰、刻画形象。

动静结合

景物描写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赋比兴

铺陈叙事为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为兴,在兴中又兼有比喻手法为“比兴”

点面结合

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点”,可以着眼具体细节,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突出广泛的社会、人生意义。

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客观(眼前物象、景象)为实,主观(寄寓物象景象中的思想感情)为虚。“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未来之境。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引发联想,意味无穷。

联想、想象

联想: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想象:在已有材料的基础上,设想,创造出新的景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想象都称为“虚”写。

扬抑

先扬后抑(为抑先扬)、先抑后扬(为扬先抑),常常与反衬并用。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意象组合

名次与名次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直接拼合,省略连接词语,剪辑组合,巧妙构成画面,营造独特意境。

细节描写

真实、准确、传神、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色彩

色彩词丰富,画面感强。明丽的色彩可以渲染传达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

观察角度

变换角度,全面立体(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由下而上)

视觉、听觉

色彩、画面、声音、动感、生机

排比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突出特点,使感情更加浓烈;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是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比喻

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通俗、化平淡为生动、突出事物或景象的特点、形象、鲜明、生动、传神、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拟人

将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事物特色鲜明,更加别致而富有情韵,生动形象,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对比

两相对照,特征各异,反差强烈,立场清楚,态度鲜明,爱憎褒贬强烈。

夸张

使事物、景象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强调某一特点,寄托浓烈情感,使想象奇特、浪漫、奔放。

反复

音韵回环之美;强调特点;强化感情。

对偶

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义凝练,抒情酣畅。

引用

含借用、化用,突出特点;增强文化渊源所带来的意味,扩开背景和深度;使语言生动传神(比如引用口语);便于巧妙含蓄委婉地抒发情感(典故等)。

双关

利用谐音、语义关系,便于巧妙含蓄的抒发情感,意味深长。(表层与深层意思挖掘)

反语

(反讽)

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或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借代

化繁为简,典型精炼,强化特征,突出形象。

通感

以不同感官的感受突出事物和景象的特征,巧妙生动。

反问

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态度和感情。

设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语句富于变化。

顶真

增强韵律节奏感,旋律优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跌宕起伏,便于抒情。

表达

方式

着眼

语言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

  (四)谋篇布局答题格式:结构方式+具体分析+作用效果

结构

总分式:总分 分总 总分总

递进式(层进式)

并列式

伏笔

照应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情节自然,合情合理,同时能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使文章出色生辉,峰回路转,具有独特魅力,照应的作用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紧凑。

蓄势

铺垫

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使情节具有合理性。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娓娓道来,层层铺垫,步步发展,引人入胜,制造强烈的悬念,为高潮蓄势。

抑扬

先扬后抑(为扬先抑)先抑后扬(为扬先抑),常常与反衬并用。

先抑后扬:现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而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的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以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前后对照,造成悬念;形成曲折,增加情趣。

过渡

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倒叙

悬念

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结果,以引起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枯燥和结构的单调呆板。

突转

突转就是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对文章前面的铺垫来个出乎意料的突然转折,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掀起叙述的波澜,使情节起伏跌宕,加强故事的戏剧性,耐人寻味。

开门

见山

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作用是使文章观点更明确,结构更清晰,更具说服力,便于读者迅速地把握主题并推想全段全文内容。

卒章

显志

文章结尾时显示中心,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总结全文,强化主旨,使结构完整,水到渠成,收束刚劲有力,起强调作用。

线索

线索,往往是指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脉络。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个实际的物件,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

线索往往会在文章的标题、开头、过渡、结尾处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词语、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有的线索单一,有的明暗并存,有的纵横交叉。

  选材组材方式

主次

详略

详写部分具体详尽,略写部分简要概括。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部分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作用是重点突出,线索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以小

见大

抓住看似平凡琐碎的微小细节、生活小事来叙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准确、传神,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下一页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分答题公式的内容更精

7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