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一学习方法 > 高一语文 >

高中语文古诗词表达技巧总结(4)

时间: 燕妮2 高一语文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寒 食

  陈与义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1)请分析“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中“空”“忽”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2)从全诗看,“吹恨满清樽”中的“恨”具体指什么?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恨”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1)“空”字写佳节作者却孤身在外,表达出作者远离家乡的内心的酸苦;“忽”字刻画出了作者沉醉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的情态,写出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4分)

  (2)“恨”指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离愁。颔联的景物描写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反衬作用。在颔联中,作者描写了树木阴浓、花光照野、柳色苍翠的明艳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了作者的离愁。(4分)

  6.(2014·随州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张主簿草堂赋大雨①

  元好问

  淅树蛙鸣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

  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②毛发凛余威。

  长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注] ①本诗写于正大五年戊子(1228年),金将领完颜彝在大昌原击败蒙古军。②百年:代指人生,这里指诗人自己。

  (1)请分析诗歌前两联描摹雨景的精妙之处。(4分)

  答: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①听觉与视觉相融合,首联先写雨前树声、蛙鸣,后写大雨突至的画面,引人入境,动人心魄。(3分)②侧面烘托,颔联借长江的浪涛和天地合围的情形来侧面烘托出大雨磅礴的气势。(3分)(从修辞的角度答出比喻或夸张,分析合理亦可给分)

  (2)本诗通过描绘大雨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突然而至的大雨的欣喜之情,(3分)也反映了诗人对金击败蒙古军的喜悦之情。(2分)

  7.(2014·鄂州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8分)

  瑞 鹤 仙[注]

  周邦彦

  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余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1)上阕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寓着什么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答:

  (2)下阕“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和表达主旨上各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前六句描写的是:孤城落日,斜阳衔山,郊外的原野映带着城郭,漫长的道路通向远方。(2分)“客去”句既描摹景象,也传达心情,行人离去,作者感到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2分)这一图景寄寓了作者的惜别之情。(2分)

  (2)“扶残醉,绕红药”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残醉”前承上阕的“重解绣鞍,缓引春酌”和下阕的“醒眠朱阁”,(1分)“绕红药”开启下文,引出对春光的观赏,(1分)流露着对春光的深切依恋之情,(1分)有这样的深情,才能与下文的“叹”字连接上。(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 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有人说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答: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时世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采 桑 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词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①因时光的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白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答对任意4点得3分,3点得2分,2点得1分)

  (2)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之情。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在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答对任意2种手法即可。其中手法正确可得2分,结合文本分析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黄钟] 人月圆

  倪 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 作者的主要活动年代在元代中后期,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而是隐逸山林。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景?试简要分析。(4分)

  答:

  (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什么?试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这首元曲描绘了越王台上,(1分)鹧鸪哀婉啼叫,东风吹绿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青山峻冷依旧,满目乔木苍苔,头上明月柔和皎洁的图景。(3分)

  (2)这首元曲的“曲眼”是“伤心”。(1分)上阕首句直接点明主旨,写登上越王台,引发伤心之情。(1分)次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凉之情。(1分)下阕“怅然孤啸”再次直抒胸臆;结句以问作结,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之情。(1分)

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