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2016高二历史会考知识点(2)

时间: 文桦2 历史学习方法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见基础知识4——7点。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基础知识:

1、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重点知识

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2)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促进欧洲国家在海外建立了殖民地。(3)造纸术、印刷术成为新教的工具。总之,中国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原因:(1)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黄金等贵重金属的大量需求。(2)《马可?波罗行记》引发欧洲人的“寻金热”。(3)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通商道路引发欧洲商业危机。

经过:1497——1522。

(1)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加马开辟从海洋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2)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3)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2)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了条件。(3)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4)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三洲进行殖民掠夺,造成了殖民地人民极端贫困和落后的局面。(5)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改变维护封建制的传统观念。(2)意大利本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意大利、英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意大利:最早代表:

诗人但丁:

早期代表:

彼特拉克:。

薄伽丘:。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全盛时期代表:16世纪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世界上最宏伟的艺术作品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圣”

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

“马基雅维利主义”

英国:

莎士比亚:英国戏剧家,文艺复兴文学的巨匠之一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科学成就

哥白尼:波兰科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

伽里略:意大利科学家,用自制望远镜证明了“日心说”。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基础知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1640——1688

标志:开始:新议会的召开;完成:“光荣革命”。

领导: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克伦威尔)

人物: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始标志:1789。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革命的三个阶段:

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掌权:机构:制宪议会。措施:取消教会和贵族特权;发布《人权宣言》,制定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吉伦特派当权:1792年,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废除一切封建权利,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行恐怖政策。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亡:1804——1814。拿破仑。

独立战争和美国建立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第一枪”。

美国建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

重点知识

1、16、17世纪英国经济、阶级关系和政治状况的变化

(1)经济:工场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和发展;“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牧场和农场。

(2)阶级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及工人和农业工人。

(3)政治:都铎王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削弱旧贵族势力,进行了宗教改革,实行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使英国实力增强,成为海上强国。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2、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的情况

(1)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议会斗争、英国内战、共和国的建立、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到“光荣革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曲折斗争,最终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2)1688年政变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法案限制王权,其中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此后,“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并得到巩固。

3、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影响

主张:(1)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主张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2)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还倡导天赋人权学说。(3)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说。

(4)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代表百科全书派。

影响:(1)启蒙思想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特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2)这些思想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3)这些思想传播到亚洲,对中、日等国的仁人志士改造社会的斗争,也起了鼓舞作用。

4、简评美国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比较,其进步性和保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它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按三权分立学说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其又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允许奴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与白人有同等权利。与《独立宣言》相比,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保守性,《独立宣言》称一切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却允许奴隶制存在。

5、评述拿破仑的历史功过

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了《民法典》等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建立中学和大学,鼓励科研和技术教育,促进了法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

不断征战,功过参半。他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欧洲各地,支援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但他的后期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招致人民的反抗,终于众叛亲离,帝国统治覆亡。

6、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欧洲出现,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兴起于西欧,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影响到全世界。启蒙思想家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启蒙思想家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启蒙思想家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7、法国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表现

专制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加重了对企业的盘剥;

国内关卡林立,阻碍了国内贸易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基础知识

英国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结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纪上第一个工业国。

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

美国: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

德国:19世纪中期开始

俄、日:19世纪中期以后开始

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1825,英国;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1857,美国开始。 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度起义,1836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3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马克思、恩格斯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第一国际。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

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的领土扩张

手段:低价购买;武装颠覆;侵略战争。

结果:到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并形成著名的“西进运动”。 扭转美国内战的关键

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发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时期的领导人

林肯:共和党人,美国内战时期的总统。

俾斯麦:德意志统一的领导人,著名的“铁血宰相”。

加富尔和加里波第:为意大利统一作出贡献的领导人。

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英俄最突出。俄国:直接武装侵略,蚕食周边地区;英国:凭借经济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侵略扩张政策的目的是开拓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廉价的原料产地。 重点知识

1、工业革命的定义

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既是生产领域的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通过奴隶贸易、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资本;(3)大规模的圈地运动,造成大批自由劳动力;(4)工场手工业发达,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3、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缓慢的原因

(1)中小企业、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国内市场狭窄和劳动力缺乏;(2)高利贷发达,工业资本缺乏;(3)企业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发明和推广困难。导致工业革命受到一定阻碍。

4、美国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的原因

国内资源丰富,市场辽阔;(2)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破坏;(3)大量移民涌入,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5、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影响:(1)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进程开始。

(4)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到了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消极影响:(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2)亚非拉地区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6、简评美国“西进运动”

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伸展到太平洋沿岸。同时人口向西部迁移,形成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中,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被驱赶到边远、荒凉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由一个主要邦国,采取自上而下的道路,通过外交和战争相结合的手段实现统一。

不同点:德意志是完全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手段完成统一的;而意大利除了要解决国家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问题,还要驱逐外国侵略势力,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

8、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和成功的原因

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取消武士特权。(2)经济上:废除买卖土地禁令,征收地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积极准备扩张战争。(4)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积极意义:(1)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摆脱民族危机,使日本成为亚洲唯一独立发展的国家,成为亚洲强国。(3)为亚洲国家进行社会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消极影响:保留了严重的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使日本走上了侵略道路。

成功原因:(1)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3)倒幕派建立政权后,大刀阔斧实施全面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4)有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9、资本主义扩张的影响

促进了列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加深了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3)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社会体制,传播了资产阶级物质和精神文化。(4)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5)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意志统一最终由普鲁士完成的原因

(1)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2)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3)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4)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5)俾斯麦等领导人精明的外交才干和高超的战略眼光。

11、巴黎公社采取的革命措施及历史意义。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基础知识

第二次科技革命取得成就的三个方面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显著特点

三个方面:(1)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推动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发展。(3)电讯事业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递。

显著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特征

美国:“托拉斯帝国主义”;德国:“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英国:“殖民帝国主义”;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日本:“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完全形成

20世纪初,包括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的亚洲、非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拉丁美洲的附属国。 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布尔什维主义出现,列宁主义诞生。

一战前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英德矛盾。为争夺世界霸权,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三国同盟正式成立;1892法俄缔结军事协定,随后英法、英俄协约,1907年,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

一战中的重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一战中双方第一次大会战;1916年的三次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大战结束

1917年美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一战结束。 重点知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美国:(1)幅员辽阔,资源丰富;(2)西部的开发;(3)欧亚移民大量迁入;(4)内战结束了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德国:(1)国家统一的完成;(2)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3)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矿藏的割占;

(4)后起资本主义国家,更易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经济相对缓慢的原因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技术设备更新慢;(2)大量资本投向殖民地和国外其他地区,对国内经济发展不利;(3)法国农业落后,市场狭窄,普法战败的影响。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组成及评价

组成:被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评价:第一,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根本原因和结果

性质: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而引起的。

结果:一是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土耳其四大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法、意等也被削弱了。二是俄国的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许多技术发明来自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规模大、发展快。(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同时吸取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其经济发展更快。 世界近代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基础知识

解析几何学的创立者是法国著名学者笛卡尔。

牛顿对自然科学的贡献:(1)创立了微积分学;(2)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包括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制造发电机进而制造电动机创造了可能。 17世纪早期,受神学束缚最大的是生物学。

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是近代化学的创始人。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确立后,化学得以飞速发展。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的革命性变化:把人们引向微观世界这一新王国的是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放射现象和法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思想的重大革命使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重点知识

达尔文创立进化论的意义

是对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2)证明了“造物主”——神根本不存在,把“变化”、“发展”等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在思想上发生了飞跃。

世界近现代史(下册)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基础知识

俄国二月革命

时间:1917,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工农苏维埃政府。

苏联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成立:1922年12月

成就: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重点知识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不高。

(3)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背景:(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使俄国经济濒临破产。(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国家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导致社会危机。(3)天灾的影响,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

内容:(1)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税后余粮归农民支配。(2)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暂时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实行产品交换,允许自由贸易。(4)废除平均主义,实行工资级别制。

作用:(1)扩大了再生产,迅速消除了危机。(2)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政权。(3)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

1936年,苏维埃八大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过巨大成就。但是,这种体制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基础知识

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1919。1。英、法、美操纵会议。签订的对德和约,与奥、保、匈、土签订的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军备条约》、《九国公约》,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国际联盟成立

1920年成立于日内瓦。美国建议成立但未参加。实际操纵于英法之手。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

1922年.墨索里尼。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侵占埃塞俄比亚。

一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英法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不再是唯一的金融中心;美国、日本成为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7、三国轴心形成

1936年,德日签订《_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重点知识

一战后美、英经济、政治的变化

美国:一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战争财,战后经济繁荣。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凭借经济实力,妄图支配世界事务,推行“金元外交”。

英国:一战英国损失惨重,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失去金融中心地位。

20年代英、法、美、日外交政策的特点

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拒绝参加法国为首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牵制法国称霸欧洲。

法国: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与欧洲中小国家结盟,共同防御德国,重建欧洲霸权。

美国:凭借经济实力,运用金元外交,妄图支配世界。

日本:加紧对中国的武装干涉,制定侵华纲领,把侵略目标指向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企图称霸亚洲,征服世界。

从构成、作用、隐含矛盾、维系的国际组织理解凡尔赛体系

构成:“凡尔赛马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签订的和约共同构成凡尔赛体系。

作用: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第一,重新划分了德国疆界、规定奥匈分立、波兰复国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第二,由于重新划分土耳其疆界,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第三,由于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属国被瓜分,改变了中东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隐含的矛盾:体系内部隐含了许多矛盾,使凡尔赛体系不能持久。如:对德国的掠夺,加深了德国同战胜国的矛盾;分脏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重新划分殖民地,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维系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是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德国法西斯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和其他政党,掌握国家大权,推行种族灭绝政策,迫害犹太人。

经济、文化思想上,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格控制文化教育,用纳粹说教钳制人们的思想。

军事上,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充陆军,重建海军。

对外关系上,1933年退出国联,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 日本军事法西斯专政的主要措施

对内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言论、结社、新闻、出版自由;加紧扩军备战。

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础知识

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1939.8.目的:维护自身利益。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三次突然袭击

(1)1939.9.1.德国突袭波兰,大战爆发。(2)1941。6。德军突袭苏联,大战进一步扩大。(3)1941。12。日军突袭珍珠港,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二战中的三次重大转折战役

(1)1942——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2)1942,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3)1943年秋,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4、大战结束

(1)1943,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瓦解;(2)1945,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军正式签订投降书;(3)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正式签字,二战结束。

重点知识

30年代英、法、美绥靖政策的表现和实质

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采取纵容政策;(2)对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

(3)在法西斯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采取纵容侵略政策,制造了慕尼黑阴谋。 实质: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

二战后期四次国际会议的重大决议

开罗会议: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议。会议通过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1943年冬,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的德黑兰开会。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并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1945,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开会。决定彻底击败德国,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争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1945年夏,苏、美、英在波茨坦开会。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会议期间发表了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性质:是一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响:(1)给人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2)摧毁了法西斯主义;(3)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4)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意义

建立:1941。8。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倡导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主张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并加强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秋,中、美、英、苏等26国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以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第四章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基础知识

1、联合国

成立:1945.10.总部设在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宗旨:《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宗旨是维护国际的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平等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原则:主权平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

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布”:美国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二战后对德、日的处置

美、苏、英、法对战败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造成德国分裂。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4、巴勒斯坦问题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以色列国建立。

重点知识:

二战后对德、日战犯审判的情况

对德: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对日:1946,在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审判,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战犯免予起诉。但是,对两国战犯的审判都是依据雅尔塔协定

和波茨坦协定等重要国际文件进行的正义审判。

关于雅尔塔体系及其评价

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格局。

评价:(1)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对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但是,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因此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的表现

经济:(1)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2)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3)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凭借经济实力控制世界市场。

军事:(1)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2)垄断了原子弹;(3)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

美国“冷战”政策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关于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评价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评价: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

万隆精神

1955,来自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尼万隆召开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所体现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基础知识

1、东欧改革事件

1956.波兰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被苏军镇压的东欧改革事件: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 2、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

经济:日本、欧共体与美国争夺世界市场;1973,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 政治: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3、不结盟运动

在纳赛尔、尼赫鲁、铁托的推动下,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诞生,第三世界兴起。

4、20世纪7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新加坡、韩国。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5、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

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矛盾复杂。

6、美苏争霸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1)50年代至60年代初,既缓和又紧张,优势在美国;(2)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3)80年代,美态度强硬,苏全面收缩。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争霸局面结束。

7、“欧洲共同体”

在美苏争霸局面下,西欧国家感到,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加强

合作。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成立加强了西欧各国的联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点知识

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2)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的因素。(2)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因素。(3)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4)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5)美国侵朝侵_争的军事订货和大量投资,剌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70年代,新加坡、韩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2)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

西亚石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70年代后期,将石油工业收归国有;冲破西方石油垄断,提高石油价格。(2)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开采为主,石油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 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70年代后期,由石油危机引起的战后资本主义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结束,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再也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发展速度。它结束了稳定时期,进入了“滞胀”阶段,出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并存的现象。 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基础知识

苏联解体

1991.12.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标志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

(1)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之间的竞争和制约,影响着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2)社会主义力量受到很大挫折,对第三世界产生了消极影响,近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东欧剧变后,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重点知识

苏联解体的原因

历史原因:由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错误路线、政策。(3)外部原因:西方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两极格局瓦解后总趋势和影响

总趋势:一方面是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长;另一方面,天下并不太平,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加剧,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在的局面。

影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苏联和东欧解体,社会主义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力量对比有利于资本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趋势及表现。

分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之际,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转换之际,中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1)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2)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增强,国际地位和作用提高,特别是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

挑战:(1)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区域化,保护主义盛行,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2)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3)少数发达国家推行强权政治,施加经济压力,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利用有利因素,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基础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重点知识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特点

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不断进步,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3)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

28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