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政治学习方法 >

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框架(3)

时间: 嘉欣2 政治学习方法

  3、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①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宪法、刑法、民法及一切法律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生效。

  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会可以制订地方性法规。

  ②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如:全国人大决定、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发展规划等。

  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的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如选举,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对任职期期间有特殊情况的进行罢免。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的权力。人大对政府干部有权进行监督。

  2、肩负人民的重任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每届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①人大代表的权利:

  A.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B.人大代表的权利主要是:

  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C.名词解释:

  a、提案权:是指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b、质询权:是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②人大代表的义务:

  a、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b、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⑴。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①国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②政体: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注:①我国的政体形式:

  我国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注:②国家政权机关: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元首不是个人权力的最高代表,而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关,是国家在形式上,或实质上对内或对外的最高代表。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A.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C.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2)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A.特点: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C.民主集中制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表现:

  a、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②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b、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宗旨:人民当家作主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为什么具有优越性: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A.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B.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4)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②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附:我国的国家机关

  1.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行政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3.司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的,又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A.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原因)

  ①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②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③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①科学执政含义: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确立三个代表的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4)“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怎样贯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勇气,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力量。

  ②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要紧跟世界进步潮流,站在时代的前列,继续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2、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为全国人民谋利益,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

  (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历史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必须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关系:

  A.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B.民主党派地位和权利:

  a、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b、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民主党派参政基本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行。

  C.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5)我国的多党合作:

  ①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权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才能团结协作。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②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长期存在,互相监督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与执政党一起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主盛衰兴亡的责任。

  ③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活动,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④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创立与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

  B.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2、适合国情,优势显着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利益和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机关的领导工作,直接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推进了国家政治生的民主化。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党派是拥有多学科的人才库,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由于历史原因,各民主党派和台湾同胞有密切联系,成为大陆和台湾联系的纽带。

  (2)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后果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阶级根源,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但历史遗留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依然存在。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A.法律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B.民主平等的含义:

  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原则:

  A.含义: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B.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含义:我国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B.原因: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④三个原则的关系:

  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回顾我国民族区域自制的法制化进程

  (1)1949年9月,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自治写入宪法。

  (3)1984年10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基本法,标志民族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4)2001年2月全国人大会通过了新的修改的民族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2、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①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

  ②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①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A.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B.民族自治权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C.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的地位:自治权是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①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

  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1)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____、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

  (2)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

  (3)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2、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理由。

  ①我国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问题,因此必须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

  ②宗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消灭宗教。

  (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仰宗教,现在信仰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仰宗教,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我国宗教政的内容: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要承担法律责任。)

  B.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要求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律、法令。

  要求宗教界人士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解释。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做贡献。

  3、弘扬科学精神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科学地对待宗教。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要对人民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

  1.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4)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下一页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框架内容更精彩

65148